注册

热点聚焦:梆子声腔重嘹亮


人参与 评论

为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9月28日晚,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人民会堂拉开帷幕。据了解

为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9月28日晚,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人民会堂拉开帷幕。据了解,从9月28日到10月25日,展演活动将为观众献上32场精彩的演出,涉及秦腔、晋剧、豫剧、河北梆子等21个梆子声腔剧种,吸引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参与。日前,由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的《热点聚焦》系列在线访谈视频栏目,特别邀请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孙雷,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原副院长、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执委会演出部副主任李建锁,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周大明三位嘉宾,就“如何才能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等问题进行探讨。

热点聚焦:梆子声腔重嘹亮

32场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群众乐享戏曲盛宴

记者:据了解,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全国范围来说还是第一次。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场活动呢?

孙雷:这次展演活动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联合主办,应该说是一次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我想中宣部和文化部之所以举办这次专题性的艺术展演活动,应该是基于以下几种考虑。

一是中央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大家都知道,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专门指出,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多次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和魂魄,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国务院也专门下发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举办这次活动,应该就是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繁荣发展戏曲文化戏曲艺术的一次探索。

同时,梆子声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黄河南北影响非常广泛,也是很多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源头。所以从梆子声腔艺术来入手,举办这次展演,这是对繁荣推动戏曲艺术振兴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举措。

对于河北来说,能够承办首届全国性的这样一个专业、专题性的展演活动,意义非常重大。它既可以展示我们美丽河北,为展示我们河北的文化艺术建设成就提供了非常大的平台,也对推动河北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影响深远。

记者:本次展演活动共为观众献上32场精彩的演出,涉及秦腔、晋剧、豫剧、河北梆子等21个梆子声腔剧种。剧目既有观众耳熟能详的《钟馗》《打金枝》等传统经典,也有《焦裕禄》等近年来新创的剧作。可以说精采纷呈。您认为,本次展演活动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呢?

孙雷:这次展演活动超过了我们原来的预期,如果说亮点,可以用五个字概括:"高、大、全、惠、热"。高,就是指规格很高。这次活动是由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举办的,规格很高。大,就是规模很大,这次展演涉及11个省市自治区,36个院团,规模是空前的。全,就是梆子声腔艺术的一次大荟萃,文化部经过聘请专家梳理,把目前所有梆子声腔的剧种剧团全都涵盖进来,所以这次展演是梆子声腔艺术的一次最全的集中展演。惠,就是这次活动组织强调惠民,在票务分配上,主要是以惠民为主,特别涉及到,特别关照到河北以及周边相关省市的戏迷、戏曲爱好者还有一些劳动模范、英模人物等等,这是在观众组织上来说的惠民。同时也推出了一些商业票价,但是票务的价格定在20块钱、10块钱,不在于盈利,而在于推动戏曲市场,推动演绎市场的繁荣发展,核心要义是突出惠民。热,就是指现在的效果。从9月28日开幕以来,本次活动的繁荣程度和一票难求程度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预想。无论传统的媒体、广播电视还有网络、微信等等对这个事情非常关注,石家庄市在营造氛围上做了很多工作,公交车、出租车还有LED大屏都有这次活动的介绍,这次展演也成为石家庄市老百姓街头巷议的热点。

记者:作为首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的承办省份,河北省是如何当好东道主,为观众奉上这样一场戏曲盛宴呢?

孙雷:如你所说,这次是首届,中宣部、文化部能把这么一个重要的活动安排在河北,由河北承办,对河北来说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事情,我们深知责任重大,第一届做好也会为以后竖立一个标杆,所以省领导非常重视。工作思路的话,有以下几点:一是省委领导非常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向利同志开幕式的时候亲自接待了各个演出团体,并亲自调度指挥,非常重视。

二是各部门通力合作,这次展演涉及到30多个院团,跨度时间将近一个月,演出场所应该是基本涵盖了石家庄市所有的演出场所。所以涉及到的事情很多,方方面面的环节也很多,需要很多部门通力合作。这次展演主力演出接待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承担,他们组织了河北文化艺术届的精干力量做好演出的组织工作,这里面除了演出以外,还涉及到三四次高端的专家研讨活动。这个由省艺术研究所来组织,各个单位都守土有责,非常尽心尽力。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在后勤保障、组织宣传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尽职尽责。省内的各个新闻媒体,如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河北广播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石家庄日报、石家庄晚报等等都配合紧密,这么多部门,这么多环节,能够推进这么顺利,最主要是大家团结一致,精诚协作,共同把这件事情办好。

三是我们在精细上下功夫,这次接待任务也是展示河北良好形象的一次机会,也是展示河北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的机会,我们对接待工作也是非常认真,在各个环节上都做了精心设计,比如接待上提出了一对一的接待服务,艺术职业学院在演出团体接待方面派出专人小组,每个小组专门负责几个团,非常的精细精致。另外一方面,在宣传手册,指示标牌各个方面都是精心设计,包括设计LOGO、海报等等,我们也把这个作为充分展示河北文化艺术届,展示河北人民良好形象的一个平台。四是在做好活动组织方面一个亮点就是我们的宣传工作,我们河北新闻网是这次宣传工作的一个集散地,本次活动的官微、微信包括云平台都是河北新闻网组织运营,河北日报不仅设立了专栏,每天至少发布两篇消息稿件,还做了几个整版,这些做法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央领导、中宣部领导对河北日报和河北新闻网的宣传都给予非常充分的肯定。其他的媒体,如河北广播电视台、石家庄市的媒体也都做得非常好。这次活动能够形成这么好的氛围,跟宣传是分不开的,和这些接待工作,从开始顶层设计认真谋划和做到精致细致,也是分不开的。

记者: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据了解,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主办,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承办,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具体执行承办,河北演艺集团、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文广新局协办。作为具体执行承办单位,为了做好此次展演活动,咱们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李建锁:首先感谢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对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信任。也正是我们学院勇于担当的执行力和责任感才能担负起承办这次活动的重任。这次活动是全国梆子声腔系统一次会演、一次大聚会,也是各个团在石家庄这个平台展示他们艺术魅力,同台竞技的一个舞台。我们学院来承办这个活动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大家知道,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最早我们学校起家的就是河北梆子和晋剧专业,在60年的办学历史当中,培育出24个获得了梅花奖的戏曲毕业生。从河北省戏曲学校、河北省戏剧学校、河北省艺术学校到现在的河北艺术职业学院60年的历程及成就,彰显了我们学校的办学实力。这次具体承办展演活动,在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的情况下,我们领导班子提前谋划,精心设计,为了能够展示全国梆子声腔系统各个剧种的绝技和剧团的风格,还特别请了我省著名导演马海燕和著名作曲家李石条老师,同时我们学校和省会的一些青年编创人才也充实到开幕式的编排当中。他们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日夜审看资料,反复推敲,最终策划出这样一个主题:梆子声腔最早起源于秦腔,到晋剧,再到豫剧还有山东梆子,最后就是形成比较晚的河北梆子,通过这种历史脉络的呈现,体现了全国梆子声腔系统的形成,发展,创新,呈现了一台繁花似锦的《高腔梆韵唱盛世》开幕式晚会,也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省宣传部、省文化厅领导及参演院团和观众的好评。

第二,为完成这次任务,我们挑选了学校,还有省直文化单位一些富有参与大型国内外文化活动经验的人员,组成了五个接待小组,由一个老师带领四个文化管理系的学生,从26日到今天为止,用细致周到的工作接待每一个院团、每一个演员,以“我就是省会,我就是文明使者”的文明标准,来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每一件接待工作。第三,接到任务之后,我们组织这些工作人员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培训,用当时省委宣传部提出的口号“用心、用力”,宣传“美丽河北”,我们又加了一个“魅力河艺’,用这个工作作风去完成我们承担的每一项工作。所以到现在,所有的参赛院团和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对我们工作是满意的,现在展演到了中后期,可以说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此次的工作任务。

记者:当前举办如此规模宏大的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对戏曲艺术的发展有什么具体作用呢?

周大明:举办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意义非常重大。一点是这次由中宣部文化部牵头举办全国性的声腔的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是前所未有的。之前我们国家也经常举办全国性的戏曲展演活动、比赛、艺术节这样的大型活动,但它一般是以剧种或者南方片、北方片这样的方式来举办。这次以大的声腔为系统来举办,是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对艺术本体的认识,对艺术声腔的艺术价值的一种肯定。梆子声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声腔也是每个剧种最最重要的特色——没有之一,是最重要的,有了声腔才能区别于其他的地方戏的风格特点。现在梆子声腔在全国四大声腔的生存发展中,是影响最大,存活最好的一个声腔系统。它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像秦腔、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还有很多小的梆子剧种,这次展演就有21个梆子剧种参加,其中,还有一个折子戏专场,有五个梆子小剧种演出,真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让我们戏曲队伍,站在声腔系统的高度,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固本培元。

另外,这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一个更重要的特点——“三并举”。文艺工作一贯提倡“三并举”原则,但是以往的戏剧节或者全国性的大赛,往往给新创剧目很多机会,整个赛事都要拿原创,拿新剧目。这次梆子声腔展演活动,回顾梆子声腔的产生、历史和整个发展的进程,更看中了传统戏经典剧目的艺术价值。在这次活动的32台演出中,有一台折子戏和31台剧目;31台剧目中,有14台是传统剧目。经典剧目不仅是现在院团吃饭的戏,看家的戏,保留剧目,同时还是传承发展的根基。这些优秀的声腔,传统的表演,唱念做打都在里面。传统戏对于我们培养演员,培养新人,还有对梆子声腔的这种宣传,都有特殊意义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展演活动中,不管是传统的戏,新编历史剧,还是新编现代戏都有非常优秀的剧目展现。

繁荣背后亦有阵痛多方助力梆子声腔重嘹亮

记者:今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拉开帷幕后,每场演出几乎都爆满,梆子剧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参与其中呢?您认为梆子剧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大明:梆子戏魅力无限。首先它是地方戏艺术,一方水土一方艺,它是我们文化,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文化的根基,由艺术的形式来体现。梆子是一个大的声腔体系,用硬木打击形成最主要的特点,同时梆子还是最早用板腔体演唱的声腔艺术,过去是曲牌联套体,而板腔体能够更好的表达感情,更灵活多样,以上下句形式的唱,加之调式调性的变化,给观众更为丰富的、更贴近生活的艺术感受。再者,可以观看优秀演员的表演。这次展演就有四个演员是二度梅,还有14位是梅花奖获得者,表演艺术相当精湛。可以说,每一台剧目都有闪光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非常吸引观众,艺术魅力展现得非常充分。还有,我们可以在舞台上欣赏到优秀剧目,不光是演员,现在这些优秀剧目中,传统剧目属于经典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表演都是近年来各个梆子声腔剧种涌现出来的优秀剧目。

记者:我们都知道,梆子剧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其以慷慨有力、豪迈高亢的节奏和唱腔得到很多社会大众的喜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剧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历史的考验,曾经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低谷期。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传统的梆子文化具体遇到了哪些发展困境呢?

李建锁:近几年,网络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让传统的戏曲文化受冲击很大,过去就是看戏看电影,现在选择性非常多,这是一个冲击。再者,就是大制作和评奖所带来的困惑,因为过去传统经典老戏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但现在要求大制作,再一个还要获一些奖,这也是一个冲击。再有就是戏曲本体意识的流失,话剧导演现在进入戏剧排练,是我们戏曲人的一种迷失和无奈。一些剧团自身也缺乏责任感和创新感,如何吸引青年观众,怎么在古老的戏曲上,能够焕发时代的特色,这些理念上都缺乏思考。再者就是市场的因素,现在一些剧团闯市场的勇气不到位,改企之后,有些剧团受市场的约束和自身经营理念的约束,没有打开戏剧市场。另外,主要是梆子声腔本身需要拥有高亢大嗓门儿的男演员,而这方面的演员也比较缺乏。种种原因都导致我们现在阵地的丢失。比如,河北梆子过去曾经远到过新疆、日本演出,而现在河北梆子的阵地只能在山东德州、河南郑州以北,内蒙以南,山西只能到太原。而且,城市的演出场所不足,通过举办这次展演活动,明显感觉到省会的文化设施、剧场缺乏,就是说,适合展演的场所少了一点。再有就是学校的戏曲艺术教育面临招生难。现在受择业观、受家长设定方向和待遇方面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不愿选择戏曲专业,导致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记者:从河北省的角度来说,又采取过哪些具体的措施或者办法来破解目前河北梆子为代表的地方剧种在传承发展中遇到的这些困境呢?

孙雷:不光是河北梆子,传统的艺术形式包括戏曲在内,在新的时期确实遇到很多困境,省委省政府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也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比如在资金方面,每年都列支一部分专项资金,来拍新戏,创作优秀作品,这是在资金方面给予的支持。

另一方面,去年我们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其中专门对戏曲艺术,戏曲的弘扬传承,戏曲进校园,戏曲人才培养,优秀剧目的创作等做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规划,这是政策方面。刚才说资金方面,每年都在逐渐加大。虽然跟别的省比起来我省不算力度最大的,但是目前每年都在提高投入。这些措施,在全国来说,也算是有典范意义的,比较领先的一个做法就是,从去年开始,我省举办了基层院团骨干力量的培训工程。这个就是把省里面基层院团包括县级院团、民营院团的主演主创集中起来,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集中一段时间,让他们免费学习,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因为基层院团是戏曲的艺术传承弘扬的细胞,他们面非常广,这是一个做法。

另外就是针对目前李院长所说的,针对戏曲人才方面非常匮乏的情况,去年做了一次为期一年的,导师带学生制的戏曲编剧和戏曲音乐的培训班。河北省目前来说比较成名的编剧和戏曲音乐的大家,让他们以双向选择的形式,带徒弟,带学生,手把手教,同时在培训班期间,也从中央艺术研究院聘请一些高层次的老师给年轻的戏曲工作者讲课,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总得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这些工作。另外,针对一些中青年的艺术人才,举办了一系列的作品研讨会,作品展示活动等等,在北京也办了好几个作品的研讨会,主要目的是扩大他们的影响,提升他们的地位。

记者:看来近几年我省也是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了地方戏曲很大的支持。为了解决梆子戏的发展困境,咱们的剧团和学院又做了那些具体的工作呢?

李建锁:作为剧团和学院来说还是要勇于担当和带着感情和使命感去做工作,凭业绩来取得企业家和政府支持。据我所知,邯郸在前两年创排的《黄梁梦》,就是企业家赞助的一个范例,因为有了企业家的赞助使这个剧团从生存困境中发展起来,并且参加了第9届艺术节,还获得了最佳展演剧目。现在各个剧团也正在发掘好的题材,创排一些叫好叫座的剧目。我相信在这次展演的春风鼓舞下,河北的戏曲春天也会来临。这几年,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新一届党委秉承“以戏带艺、以艺促功、学演结合、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把出名家、育名角作为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艺如命"的河艺精神,经过近三年的教育教学“提质提效”工程,提升了办学实力水平,也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前两年,央视的“学京赛”上,我校中专生获得了中专组的金奖,还在全国“文华艺术院校奖”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勇夺金、银、铜奖。这些成绩也得到了省政府和省文化厅的经费支持,从去年开始免除了在校戏剧系的大专、中专京剧和河北梆子专业学生的学费,相对来说也缓解了招生的压力。

强化支持、培养人才促进地方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记者:传承梆子剧文化、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应该如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投入到梆子剧的传承工作中来呢?

周大明:这个问题我们也和业内人士探讨过,现在戏曲的生存发展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我想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积极努力和共同参与,作为文艺工作者,首先肩负着戏曲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要多下功夫,多出力。比如说在梆子剧目方面,很多梆子剧种都流传下来许多传统剧目,好多剧种光折子戏就有几百部,但是现在的年轻演员,会的剧目很有限,优秀传统剧目常演的也就那么两出,很可惜!这可以说是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到位,没有真正把它传承下来学到手,所以要提倡老艺术家们要真教,年轻人要真学,首先要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优秀的戏曲作品。另外,我觉得舆论导向和媒体宣传方面也相当重要,这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做好。

当前,从习总书记召开的文艺座谈会到后来中共中央下发的文件,还有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对繁荣发展戏曲艺术都有了具体的指示精神。刚才孙处长也谈到很多我们河北好的做法,比如还有一些没有提到的演出补贴制度,这些做法都很具体,这就是对演员的一种精神的鼓励和物质的补助,很有积极意义。

孙雷:目前我省专门有一个专项的经费,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经费专项资金,这个资金针对演出场次进行补贴,比如下基层演出50场给多少钱,100场以后多少钱,和北京比起来标准低一点。这是河北的具体情况。还有,去年进行的县级院团乡村现状调查。对我们了解掌握目前基层院团的生存发展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为我们将来制定更好的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记者: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应该如何进一步培养梆子剧的青年人才,让地方戏曲后继有人呢?

李建锁:这是长期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教育的扩招和现状、学生的择业也是对学校的一个挑战。第一,要将国务院《关于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落到实处;第二,省内的一些实施细则也要很好的学习贯彻,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要积极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人才的具体做法,在现有的“提制提效”上做深做细;第三,从发展和繁荣全省戏曲事业这种角度讲,希望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和各地市的文化主管部门与学校通过一些“定单式培养”“委托式培养”的方式,利用中、长期不同的形式,就急需的戏曲人才制定一些培养计划,请老专家、名家来“传帮带”,做好传承工作。今年我们跟邯郸市文广新局就“平调落子”剧种合作举办了一个大专班,这也是一个具体的措施。第四,建议今后能制定中专、大专和本科的衔接制度。去年中国戏曲学院和我们学校为河北梆子联合举办了一个本科班,这个本科班对河北梆子未来的领军人物培养是非常好的举措,我们学校将来以后还要持续和中国戏曲学院就评剧或者其他剧种的合办本科班。第五,要加强我们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现在从中专到大专到本科学的剧目很少。随着很多老教师退休,新来的教师,缺乏舞台经验、会的戏少,这个问题也要利用“走出去”的措施,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到中国戏曲学院、到其他一些学府去深造。再有就是要“请进来”,不断聘请一些名家来学校授课讲学。我们现在成立了一个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联盟、三地四校的联盟,也在探讨学生可以利用学分制,通过三地之地的交流学习,使青年教师既有学历又有真本事。第六,善待人才,留住人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在已经有一些省份为了吸引好的师资,出台了很多福利性的措施。总之,利用这次展演取得的一些成就,希望对我们的教师队伍,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一些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爱上这个,喜欢这个,终身从事这个事业。

记者:今后,我省还将推出哪些政策措施,加大对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文化的支持力度?

孙雷:这次展演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具体来说,一是原来制定的一些政策要进一步推动落地,逐条逐句落实到单位进行责任分解,推进各种政策的落地。二,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大平台多加强交流,因为在我们河北,无论是河北梆子还是京剧还是评剧和北京天津是有共性的,受众面基本相同,利用这个平台办一些活动,加强三个省市的交流。三,明年有一个很重点的工作,也是中宣部提倡的工作,就是戏曲进校园。从娃娃做起,从学生做起,从普及方面做起,培厚戏曲的土壤,涵养戏曲繁荣发展的生态。

[责任编辑:刘晓彤]

标签:戏曲 梆子

人参与 评论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undefined

凤凰音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