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好歌曲”刘相松:唱老百姓听得懂的摇滚


来源:百度

人参与 评论

参加第三期“中国好歌曲”的学员中,有一位名叫刘相松的唱了一首民风民韵的《春来了》,在“中国好歌曲”这个不是流行就是摇滚或是民谣的舞台,显然有点与众不同。刘相松当然不是第一个这么玩的,甚至他也不是第一次这么玩。

刘相松

点击进入凤凰美女音乐秀场

参加第三期“中国好歌曲”的学员中,有一位名叫刘相松的唱了一首民风民韵的《春来了》,在“中国好歌曲”这个不是流行就是摇滚或是民谣的舞台,显然有点与众不同。刘相松当然不是第一个这么玩的,甚至他也不是第一次这么玩。

刘相松其实是一支名叫“南无”乐队的主唱,出道也已经将近五年。虽然在选秀舞台,这是个生面也,但实际上在独立音乐圈,他已经算是中生代的老炮。而他这种融戏曲唱腔于摇滚乐的音乐形式,也一直是中国摇滚的一个常备品种。如果说中国摇滚都可以叫做土摇,那刘相松和他的“南无”乐队所玩的音乐,就算是最土、最乡土的那种。

其实,这种戏曲和摇滚的结合,在西方都有成功的先例。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皇后”乐队的那曲《波西米亚猜想曲》,那种融歌剧与摇滚与一体的唱法和表现形式,也奠定了欧美歌剧摇滚的标准。

对应过来,西方的歌剧不就是中国的京剧吗?而京剧不就是中国戏曲的一种形式吗!实际上摇滚乐民族化,一直是中国摇滚音乐人从一开始就追求的一种梦想和目标。奠定中国摇滚乐基石的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里,就出现了大量唢呐等民族乐器,也融入了一定的民乐元素。

不过,真正意义上将民间戏曲和摇滚乐融合,并形成体系的,还是1997年“子曰”乐队的那张《第一册》专辑。虽然用的都是标准的摇滚三大件,但“子曰”乐队主唱秋野却通过那种浓浓的老北京韵腔,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旋律线,反而让乐队的作品,显得特别民俗。

说到民族化的土摇,当然要提“二手玫瑰”,如果没有“子曰”的珠玉在前,“二手玫瑰”在民族摇滚的领域,也许有更大的成就。即使如此,梁龙将东北二人转融入摇滚体系,让摇滚乐为二人转伴奏的模式,还是让“二手玫瑰”的作品,绝对在全球摇滚圈都独树一帜,做到人无他有。

而将“子曰”的民族摇滚实验更扩大化的,则有近年涌现出来的“南城二哥”。后者干脆将评书、相声和快板这些北方曲艺,都融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活脱脱就是一个摇滚版的曲苑杂坛。而从效果上来看,更为生动和活的语言运用,反而让“南城二哥”的作品,比体制内的曲艺作品更好玩。同样的,还有另一支名叫“耳光”的乐队,他们的作品主题,同样采取了一种嬉笑怒骂的喜闻乐见形式,用娱乐玩出一种深度。在现场更像是听评书而不是听摇滚,摇滚乐的配置,反倒成为了一种道具。而他们这种民族摇滚的重心,实际上也已经从早年追求摇滚音乐曲风的技术,走上了内容本土化的方向。在更适合自己的语境里,玩得开心,唱嘛嘛香。

虽然中国摇滚乐一直想玩洋为中用,但真正在音乐融合上所做的实验,却是成功者廖廖。到最后,也不过是在传统摇滚乐的框架里,加上一些民族乐器这样低技术含量的添加而已。反倒是在歌曲本身的旋律上,融入民歌、戏曲元素的作品,最终成为了土摇的真正代表。在这方面,还有像郝云、王宝(正午阳光)这样的创作人,同样是运用了中国人更为熟悉的韵腔,在淡化摇滚乐编曲的重要性之后,更突出歌曲本身的民俗化主体,所以听起来也更接地气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也是经历了二十年的摇滚基础普及,摇滚乐这种形式早已经算不上新颖和另类,就算街曲也开始用摇滚为自己壮胆。就像“二手玫瑰”所说的,不是中国摇滚要民族化,而是中华民族需要摇滚化。一个已经有了摇滚基因的中华民族,现在确实已经到了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摇滚故事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高鹏]

标签:摇滚 音乐 梁龙

人参与 评论

凤凰音乐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