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歌手张洪量:写《黄书》因种族歧视刺激创作


来源:百度

人参与 评论

<span>  指纹、血型等指标,都是人种划分的标准之一。图为张洪量5月13日现身上海,为大陆简体版《黄书》宣传造势。</span>

  指纹、血型等指标,都是人种划分的标准之一。图为张洪量5月13日现身上海,为大陆简体版《黄书》宣传造势。

  指纹、血型等指标,都是人种划分的标准之一。图为张洪量5月13日现身上海,为大陆简体版《黄书》宣传造势。

张洪量在某处人类学博物馆前留影。

张洪量在某处人类学博物馆前留影。

两年前,张洪量来过一次广州,当时是为“滚石三十”巡演站台,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提到过自己准备要出一本书,应该这两年就能弄出来。当时张洪量没有太详细讲述书的内容,只说他花了20年去写,这本书几乎涵盖了他整个音乐生涯。因此,让人下意识地把这本书归到明星自传的类别,以张洪量的才气和文笔,估计会比普通艺人自传的格调更高些,文学性更强些。

今年初,张洪量的这本书终于在内地发行,封面上大大两个字— 《黄书》,背景是张洪量一个昏黄的侧脸特写。粗略翻下内容,发现跟记者当初预想的张洪量自传出入非常大。这完全就是一本有关人类学的科研书籍,从黄种人的起源、面貌、体形特征谈起,一直到黄种人的音乐、艺术形态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等等,都有深入探讨。

看到这本书的人,估计都会有同样的诧异,印象中那个唱情歌很动人的“滚石歌手”张洪量,原来有着如此渊博的学识,已远远超出大众认为一名歌手可以承载的知识厚度。于是,张洪量的身影,立马变得高冷起来,俨然一位人类学的学者形象。

一直很好奇,张洪量为什么要研究黄种人的历史,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月初,学者张洪量带着他这本《黄书》到深圳宣传,南方都市报记者与他相约见面,畅谈起他歌手以外不为人知的一面。

采写:南都记者 黄锐海 实习生 刘玲玲

A白天唱情歌,晚上成学者

他到底在研究什么课题?

研究由来从台湾到美国,种族歧视刺激创作

想知道张洪量为什么要写这本《黄书》,必须从20多年前谈起。他是1987年出道,推出首张专辑《祭文》,至今27年。而他萌发要写这本书的初衷,是1991年在纽约完成第四张专辑《有种》录制的时候,至今23年。也就是说,他完成这本历史学巨作的过程,跟作为歌手的整个历程几乎重叠。

二十年前,信息不发达,大众对明星歌手的了解,只能从他的音乐中获得。张洪量推出第二张专辑《心爱妹妹的眼睛》时,里面一首《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火了,从台湾红到大陆,从此,张洪量就被定格了“情歌歌手”的形象。

但即使在二十多年前,张洪量就已经不是一名纯粹唱情歌的歌手。他说,其实自己从小就很有民族意识,“我的第一张专辑《祭文》里,就有《中国的小孩》这样的歌曲,只是很多人没留意而已。”

1991年,张洪量离开台湾,去了美国纽约待了一段时间,原本是为录制一张新专辑,但这个陌生的国度却激发了他创作了另一张作品。“那个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比现在要严重得多,在街头上你随时都可以感受到他们歧视的眼神。”

张洪量说,和别的留学生相比,他属于比较敏感的人,所以对种族问题的感觉格外明显。于是,1992年,他在纽约完成了一张歌咏黄种人命运的专辑—《有种》的录制。主题如此高冷,推出后自然不会获得市场多大反响,但这张专辑却对张洪量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此后,他就萌生了要撰写这本《黄书》的想法。

实地考证晚上的我跟白天的我不一样

当时张洪量不会想到,为了写这本书,足足花了他20年,直到2013年才正式面世,在台湾首发。

这20年里,张洪量在不断翻阅各种书籍,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他说:“晚上的我跟白天的我是不一样的,譬如白天我去参加演唱会,就是一个唱情歌的流行歌手,可是一到晚上,我可能变成一个学者,都在翻书,翻到早上五六点,就一直在想某一个历史问题。”

英国人贡布里希撰写的《简明世界史》,因为通俗易懂,颇为畅销,但这本书却成了张洪量口中的反面教材。“他这本书才花了一个月就写出来了,早上搜集资料,下午就开始动笔了,没有任何求证。譬如他写中国的部分,其实他根本没去过中国。他的问题就跟很多学者一样,譬如李敖,不走万里路,只读万卷书,就开始下笔。”

相反,张洪量为了写这本《黄书》,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实地考证。“譬如我写格林兰的黄种人,我就一定要去格林兰看看那里的人长什么样子,所有历史部分在我能力所及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去看一看。”

而一种求证,就是这些年间发生的新闻事件,这些资料也是张洪量拿来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成立的标准。“我的思维20年前就形成了,那些基本的东西我一再地检验,如果这20年来没有看到违反我之前定下的论调,比如说1+1=2这个定律,那我就会写进去。”

独立完成“非学者”去做“学者”的事

从搜集资料,大量研读各类世界通史,验证自己的思路观点,实地考察,再到执笔成文,这些都由他一个人独立完成。张洪量说,他没有跟任何一个权威学者沟通。“我觉得跟他们谈完以后会失去自我,他们的权威性可能会导致我失去我的立场,因为毕竟我不是权威。恰恰相反,我的思想本身就是反权威。”

张洪量是台北医学院牙医学系毕业,1995年又在纽约大学电影系完成硕士学位(和当年李安读的是相同学校相同专业),并没有历史人类学的相关学术背景,他说写这本书,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一个博士5年,那我花20年的时间翻这些历史书也跟念一个历史学博士差不多,而且是自愿的,不是为了得到老师成绩。”

张洪量认为,他其实是在以一个非学者的身份在做一个学者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你想要得到学界的认可,重点不在于你再多拿一个历史学的博士,是你写的东西有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所以我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写这个东西,挑战他们。”

庞大计划打造一个《黄种人文库》

除了这本书以外,这20年里,张洪量已经完成了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他的野心并不仅仅是这本《黄书》,他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一个《黄种人文库》,“框架已经定下了,实地考察也已经完成,所以接下来的黄种人系列,计划将以一年一本的频率推出。”

而今年的这本《黄书》,只是他所说的《黄种人文库》系列书籍的第一部。张洪量说,下一本是有关物质建设的,已经基本完成,之后还有建筑规划等系列,“内容很具体,比如北京的房子应该怎么盖,第几环房屋建设应该几公尺等等。”张洪量笑说,之前他在北京住了一年,不是白住的。

当介绍完这个野心蓬勃的庞大计划后,记者可以想象,如果张洪量真能把他所说的《黄种人文库》搭建起来,那时候的张洪量将会进化成一个怎样的神级人物?但最起码,从这本《黄书》开始,他已经是华语音乐圈中从歌手变成学者的第一人。张洪量说,其实他想做的事情很多,只要活得够久就可以做完。

B他的高冷,远远不只在《黄书》……

职业很高冷

牙医:我就把它当做劳改

关于张洪量的牙医身份,很多人都略有所闻。当年他大学读的就是台北医学院牙医学系,后来当歌手出道后,因为要继承父亲的衣钵,便又回归到牙医行业中,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牙医歌手”经历,这也是华语乐坛中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

如今,他仍旧是一名牙科医生,在台湾最大的一个牙科医院出诊。“那里有200多个医生,所以我才有时间可以这样跑出来。看我的牙科都需要预约,如果看到对方是因为我是歌手张洪量而来,我一定会把对方推给其他医生。”

关于这份职业,张洪量的理解比较特别:他并不是不喜欢牙医这份工作,但更喜欢给病人做手术的过程,“因为我把这事情看作是对自我的劳改,是在为人民服务。”他认为,当自己以歌手身份出现时,往往是被服务的对象,“前两年的滚石三十巡演,我们这帮歌手就坐在那里,就像是一群活得很好的、会唱歌的,或者说会表演的寄生虫。我们都是被服务的,吃、喝、住的都有人帮你弄得妥妥当当,飞机都是商务舱、头等舱,然后住五星级。如果一直活在这样的世界,就会变得腐化、官僚。”所以,他需要有另一个身份去平衡这种心态,这个身份就是牙医。张洪量说,台湾的医生没那么权威化,“我们更像服务业。站在那个位置,病人是比我要高的,我们要去服务他,所以这份工作对于平衡我的‘官僚’气息很有作用。”

至于为何偏偏喜欢做手术的部分,张洪量则开起玩笑,“我小时候可能一直有些暴力倾向,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就只好通过手术,才能得到释放。植牙对我而言很有挑战性,我喜欢切割牙肉的感觉,而且有时候在手术时,还可以播放古典音乐,像帕瓦罗蒂之类。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有点像恐怖片里的男主角。”

生活很高冷

买车,有钱就去旅游

在台湾,牙医其实是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收入相当不错,张洪量把这份工作形容为“稳定的提款机”。他也承认,如果不是乱花钱,工作足以让家庭过上比中产阶级还要高一点的生活。但是,如今的张洪量形容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无产阶级”,连车都买不起,只能将其他消耗降到最低。“只要有了足够的钱,我就会去旅行。”张洪量说,这20年来,赚的钱几乎都花在旅游上了,而跑遍世界各地,目的就是去给《黄书》里写到的各种观点作求证。

“我去了好多地方,专注于黄种人的变迁研究,需要用走路这种直观的方式去看。”张洪量还笑说,另一方面他也要好好去了解一下,自己“攻击的对象”(西方人)是什么样子,过的是什么生活。

但如今的张洪量并不是孤身一人,他有老婆小孩,一个圆满的家庭。南都记者问,他这种一有钱就花光的生活方式,老婆真能接受?张洪量摊了摊手,说:“还好,我老婆没有赚钱,所以钱都是从我这边来的,也不能有什么意见。”他坦言,他老婆对于经济上的底线,是每个月赚的钱都花光也没问题,只要不会卯吃寅粮就行。

老婆很高冷

体操运动员出身

的外国美女

其实旅行的意义,对张洪量而言,已不仅仅是增长学识、考证历史,而且还关乎爱情。多年前一次去波兰旅行的途中,他偶遇了现在的老婆,来自立陶宛的JekaterinaServut,一位标准的金发碧眼大美女,据说还是体操运动员出身。

在书里,张洪量不断宣扬反国际化思维,但现实中的他却有着相当国际化的经历,连娶个老婆也是来自立陶宛这么神秘的国度。张洪量说,他们属于一见钟情,“在波兰一见面我就跟她讲,将来你会嫁给我吗?就这么快,没有任何的迟疑。”

确实,爱情在张洪量眼中是没有国界的,“那我以前女朋友也有台湾人、大陆的,跟白人打交道当然也很多。”张洪量还笑着说:“我爸爸曾经这么跟我说过,如果没有这些女人,你都不知道出了几本书了。”

“感情是我最重视的事情,我可以为了感情别的事情都停下来。我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救国救民,是聊感情。”这就是张洪量的爱情观。当然,也正因为他是一个“情种”,当年才能写出《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广岛之恋》等经典情歌。

音乐很高冷

接下来,就是

“合成人声”

别以为张洪量只会写这些传唱度很高的“芭乐情歌”,如果听过20年前那张专辑《有种》,就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另类分子,那张专辑即使放到今天来听,也还是一张相当前卫的实验性作品。“写情歌是我的天赋,天赋就是说你根本连想都不用想,只要弹就有这个东西了。”张洪量常常会把话说得很大,其实近十年来,他都一直没有新的音乐作品面世,但他不认为那是问题,只是他想不想写而已。接下来,他也会推出一张新专辑,“是大众能接受的那种,但同时我也在做其他类型的音乐,跟《黄种人文库》系列是一体的。”

张洪量现在对音乐的理解,同样也上升到“学术层面”。他认为,现在全世界的音乐已经进化到一个瓶颈,譬如流行乐,从早年的爵士、蓝调、摇滚、嘻哈,一直演变过来,但到电子乐的出现后,就没有更新的音乐形态诞生。“在我看来,接下来更为创新的音乐,就是合成人声,因为人声是最复杂的,所以一旦人声能够合成,它就能合成各种新的音色,或者新的音乐结构出来。”张洪量说,他还不确定我们大陆有没有在发展人声合成的研究项目,但他很希望自己能参与到这个事情上,能站到全世界音乐发展的最前端。

小卡片:黄种人

分类:人种 民族 社会

定义:蒙古人种,俗称黄色人种,大多分布于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亦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原住民。黄色人种是历史上为人类分类学说里的一种人种,过往以多地起源说为基础。

张洪量的主要观点:

1、黄种人史观的建立有其必要性,黄种人要先恢复自尊自信、灵魂觉醒后,才能进一步追求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2、黄种人在现阶段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才能对以白人为主导的世界产生制衡的力量,但最终全人类还是必须跨越种族、携手共创属于全人类共存的新文明。

(详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黄书》)

http://cul.sohu.com/20140530/n400234617.shtmlcul.sohu.comfalse南方都市报黄锐海 刘玲玲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4-05/29/content_2080352.htmreport6132指纹、血型等指标,都是人种划分的标准之一。图为张洪量5月13日现身上海,为大陆简体版《黄书》宣传造势。张洪量在某处人类学博物馆前留影。两年前,张洪量来过一次广州

标签:张洪量 专辑 滚石

人参与 评论

凤凰音乐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