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宋柯解读唱片市场现状:唱片公司九成以上都亏钱

2012年01月10日 13:38
来源:半岛晨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曾几何时,我们还经常光顾音像店选购偶像的歌曲磁带、CD,甚至在纸上抄下一句句歌词;曾几何时,唱片卖到白金销量的歌手比比皆是,进而诞生像张学友这种以销量过亿来统计的巨星;曾几何时,盗版还不够泛滥、网络还不够发达,还没有免费下载……而如今,即便大牌歌手,唱片卖到几万张已经堪称奇迹;网络上随处可以下载歌曲,磁带、CD早已变成了古董。试想如果唱片业没有沦落,陈琳或许不会跳楼,宋柯或许不会卖烤鸭,那么多的歌手不会转行去拍戏、当主持、搞副业……10年间,这些场景就好像变成了过去,像一阵风般呼啸而过,只留下了一片狼藉的唱片市场。

中国的流行音乐不过20年,盗版毁了10年,免费下载又毁了10年,这20年的辛酸也只有那些行业从业者心里最清楚,一些人仍然在苦苦支撑,但其中纯粹的音乐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唱片时代正一步步走向没落。为此,本报推出“唱片时代再回首”系列策划,采访华语乐坛著名音乐人及词曲作者,剖析唱片业的现状及发展。

很多人听说宋柯,还是从叶蓓、老狼、朴树、李宇春这些歌手开始的。宋柯,麦田音乐的创始人,到今天入行已经十几个年头,从1996年创办麦田音乐制作有限公司开始,再到后来成为太合麦田的CEO,宋柯一路见证了中国唱片业的发展变化。几天前,宋柯突然对外宣布辞职,不禁让人深思,宋柯的离去,不但反映了唱片市场的衰落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同时也标志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唱片产业一批前辈级人物几乎已经全部离开。昨日,宋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剖析了唱片业的现状,以及自己从业16年的艰辛。他说,自己入行前,是唱片行业最坏的时候,没想到还有更坏的时候,这些都被他赶上了。

坦露心声

宋柯自称没改行还会杀回来

16年音乐路,一朝改行卖烤鸭,宋柯说,后天自己的鸭店就开张了,希望能有个开门红。“这些年真是太累了,正好可以歇一歇,其实几年前我就曾想过要开家烤鸭店,身边不少开烤鸭店的朋友,上手不难,但并不意味着我离开了太合麦田,我还在董事会,还会关注公司的动态和业务。 ”

唱片行业的不景气,早已让宋柯疲惫不堪,宋柯告诉记者,唱片虽然死了,但音乐永存,只不过是中国的唱片行业越来越不景气,“16年前,我刚刚入行,我告诉自己这是中国唱片市场最坏的时候,一定会有改观的,没想到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宋柯坦言,就在自己做好了应对盗版唱片的冲击时,互联网的免费下载再次给他当头一棒,被棒喝了10年,而且还在持续下去。

去年,宋柯声称太合麦田从此不再签歌手,转型做版权公司。而这些年,太合麦田不停地在转型,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宋柯表示,目前太合麦田主要以版权和数字音乐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其中,数字音乐占到总利润的七成,加上传统版权会达到九成。宋柯说,虽然他现在还在听唱片,但整体的产品将要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管他这一代老人如何努力,唱片的衰落已经无法挽回。但音乐会有一个新的载体和消费方式出现,现在就是它的十字路口,至于这个载体和方式是什么,这是所有行业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至少在宋柯看来,他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而他把这个疑问和解决方式抛给了尚存的从业者。

宋柯认为,辞职对他个人或者华语乐坛来讲都并非是件坏事。他说:

“我没有改行,只是想花点时间为同行服务,去思考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我还会杀回来的。 ”

现状【1】 唱片消亡:急需新产品替代

宋柯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也就是他刚入行时,盗版已经非常猖獗,但还不会让正版唱片面临死亡,还可以存活下去,但2000年之后,随着网上下载歌曲逐渐普及,那些曾经还在听磁带、买CD的歌迷开始迷上了MP3,大部分人都去网上下载音乐吃免费大餐了,这给唱片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但宋柯也表示,MP3只是一个过渡,虽然比CD更方便,但无论从音质上还是创新性上都有很大的缺点,也正因为这种特性,“现在还缺少一种新的产品来作为音乐的载体,目前这种情况至少还要持续三五年。 ”

宋柯说,中国的音乐市场如果能发生质的改变,一方面需要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严谨,从业者的版权意识更加健全。二是,整个音乐行业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取代唱片的产品,如此,这个行业的春天就不远了。“如今传统唱片公司通过签艺人赚钱的方式已经死亡,但音乐事业的整体形势还是乐观的,音乐有得做,只是形式不同。现在公司艺人盈利只占总收入的三成,但签约艺人所需成本却超过整个公司经营成本的七成,这个比例明显失调,而现在唱片能卖到两万张已经是很好的成绩。这些都是太合麦田当时为什么没有与李宇春、沙宝亮、阿朵等艺人续约的原因。 ”

现状【2】 公司转型:改做经纪与演出

宋柯表示,当下90%以上的唱片公司是亏钱的。导致困境的原因不仅仅是盗版,还因为营销水平有限。很多唱片公司盲目效仿港台公司的宣传手法,动辄几百万的宣传费用来买公车广告、路牌广告,买电台广告时间段等,但效果并不好。于是宋柯将太合麦田转型做成版权公司,买断许巍等众多歌手成名作版权的太合麦田,曾一度成为了彩铃的最大供应商,创造了业界神话。宋柯表示,不希望太合麦田走经纪公司的传统路子,虽然不签歌手,但会采购唱片,策划出代理、营销唱片的方案,成为版权管理公司。宋柯表示,“我只是遵循自己的方式,在我看来,唱片公司的持续收入最主要还是依靠版权,握住了版权才能长期赚钱。 ”

宋柯表示,现在很多大型唱片公司都不是单纯的靠卖唱片为主,而是集制作唱片、艺人经纪以及数字化音乐为一身。宋柯说,现在太合麦田七成收入跟旗下所签艺人已没关系,“20%是版权代理费,50%是数字音乐和移动音乐方面的收入,剩下的30%是公司艺人带来的利润,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艺人在电影、代言、广告等方面的收入。 ”

据记者了解,如今很多唱片公司,诸如环球、金牌大风等,他们都会和艺人的经纪公司有协议,如果帮艺人拉到广告、代言或演出,都按比例提成。此外,帮歌手运作商业演唱会,外包给演出商,从中盈利。

现状【3】 门槛降低:频发唱片当“名片”用

近些年,选秀歌手、网络歌手不断涌现,但很多歌手在发了一两张专辑之后,就渐渐消失了,对此宋柯表示,不论是选秀歌手还是网络歌手,要想生存下来,首先身上要有音乐才华。其次无论你是选秀歌手,还是网络歌手,一旦进入到音乐产业体系,就要出单曲、唱片,开演唱会,所有的标准都一样。“我眼中没有选秀歌手的概念,他们和传统歌手没有高下之分,只要有才华,能抓住机遇,就能生存下去。 ”

宋柯坦言,现在很多歌手都频频发唱片,甚至一年一发唱片,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我认为一个歌手三年发一张专辑或EP比较适合,应该多花时间沉淀。”宋柯说,歌手在很多时候都有“专辑是一张名片”的惯性思维,可以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唱片已经不是主流的音乐消费方式。目前唱片的确已经成为一种宣传的手段,毕竟大家多年来的观念是出专辑才能叫真正的歌手,但现在这个门槛已经越来越低。

现状【4】 营销放宽:歌手可在微博上自我宣传

谈及自己16年的音乐之路,宋柯表示,其中有乐趣也有艰辛,他至今还记得这些年来都制作了哪些专辑和销量。但他也坦言,自从自己进入这个行业后,就始终在低谷徘徊,从来没有出来过,“以前唱片公司确实是个很独特的平台。过去必须找唱片公司才能够有良好的录音棚,唱片公司的营销能力也极其强大,但现在,唱片工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不存在。 ”

对于当下很多歌手都在微博上自我推销歌曲,宋柯表示这种推广几乎是零费用,省去了唱片公司为之付出的巨额投资包装。宋柯回忆道,当年刀郎第一张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从录制到制作出来,费用加起来不到2万元,而现在数字录音设备使得歌手完全可以靠自己在家里完成录音,连录音棚都省了。除了制作费用节省了,包装和推广的成本也都降低了,“以前我们推一个歌手,主要以报纸、电台、电视台、打榜为主,现在网络一点击,就可以轻松下载了,歌手录完歌可以在微博上自我宣传,都可以自我营销了。 ”宋柯举例道,自己以前推荐过一首歌曲,被王菲转了,结果转发了1万多条,宣传效果立竿见影。

现状【5】 利益维护:在音乐中强行植入广告

一家唱片公司的企宣告诉记者,唱片公司都会有几个企宣人员来负责歌手的对外宣传。其中负责网络宣传的是为了求效果,推广效应最快、最及时,而负责电台打榜和电视、平面媒体的,是为了做品牌,令宣传推广长期稳定,但目前主要还是依托网络合作。目前主要的合作模式有两种,一是付费下载,比如苹果公司的付费下载模式获得收入;第二种是免费提供给网站,以此吸引流量,双方分享广告收入。

但该公司企宣表示,这其中仍然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比如所有的数据都在搜索引擎那里,歌被下载了多少次,唱片公司无法准确的统计。“未来,唱片公司或许可以选择一种新的盈利方式,就是事先跟广告商谈妥,在音乐出厂时就添加植入式广告,让所有用户不听也得听,就像一些视频网站在播放前插播的贴片广告,这也许是在盗版乱象中维护利益的最后之策。 ” 记者齐书勤电自北京新浪、腾讯微博@半岛晨报海力网

[责任编辑:陶颂] 标签:宋柯 唱片公司 唱片行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