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2011年中国电视剧业态回顾 苏晓:满眼皆浮华

2012年02月10日 14:27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摘要:在SMG影视剧中心主办的“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颁奖礼暨2012电视剧制播年会”上,中心主任苏晓在发言中以6个“关键词”,与来自全国的业界同行一起回顾了2011年的中国影视剧产业繁荣景象,同时表达了极大的担忧。

刘春、于冬出席论坛。

在SMG影视剧中心主办的“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颁奖礼暨2012电视剧制播年会”上,中心主任苏晓在发言中以6个“关键词”,与来自全国的业界同行一起回顾了2011年的中国影视剧产业繁荣景象,同时表达了极大的担忧。

关键词1:“烧钱”

这是电视剧产量井喷,产业繁荣,众多剧以“幸福”为标题的一年。

1.8万、2万,还是3万集,这一年的产量没个确切的说法!反正钱多得好像有点“烧得慌”,很多人像服了兴奋剂一般想挤进来,我三天两头接到这样电话――“哥们,你们的剧让我投一点吧。”整个产业中,有的是为了上市,拼命加量做业绩;有的是上了市,圈了钱,为了财报股价还得加量做业绩。

有人说,影视业遇上了不缺钱的黄金时代;也有人说,钱把这个行业拖入了罪恶的深渊。

关键词2:“古装”

这是古装剧强力复苏,后宫那些事翻来覆去说的一年。

也许是风水轮流转,也许是看到了《新三国》的热播,曾经被打入冷宫的古装剧终于爆发了。男人做起了皇帝梦,女人做起了皇后梦,个别有野心的女人还有女皇梦。但是,跟风之作盛行之下,消费过度盛极而衰,“跟雍正谈过恋爱的女人”写得太多了,逼得总局非得要重拳出击,限制古装剧。

关键词3:“更贵”

这是演员、编剧、导演“没有更好,只有更贵”的一年。

这一年的涨幅甚至超过了过去十年。所有台和公司都在抱怨,制作公司抱怨电视台:“你们干嘛非要有明星才肯买?”电视台抱怨公司说:“你本子好不到哪儿去,没有明星带来点话题,怎么有收视?”

有的公司已经去台湾、香港去物色班底,有的甚至开始进军日本、韩国。有的制片人说:“我打算跟大牌只签十天,演男一号。十天,把近景和对话拍完,剩下的全景,我找替身演。”

关键词4:“雷人”

这是一个怪相频出,收视率在一片骂声中越走越高的一年。

全年,热播剧一字排开,过半数饱受争议,收视和口碑两极分化,观众笑看“雷剧”。“雷人”俨然成了部分电视剧吸引受众的主要手段,电视剧的娱乐作用完全压过了审美作用。这种“鸦片式”的刺激营销将为这个行业带来多大的隐患,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

关键词5:“分流”

这是视频网站跳到前台抢占版权,首次成为电视剧重要播出平台的一年。

网络版权价格的“三级跳”,“单集超百万”的记录半年内被一路炒高打破,只因竞争太激烈。这种竞争看似还停留在网络内部,跟电视台比,网络依然势弱。尽管目前看来“剧集更新速度,网络要慢于电视台”,但是不会永远如此,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博弈始终将会伴随着观众分流。今年或者明年,对某些针对年轻观众的剧,很可能就会有网站就会腰板强硬地站出来大喊一声:“我要首播!”

关键词6:“寡头”

这是卫视寡头,制作业寡头,视频网站寡头初露端倪,大洗牌就在眼前的一年。

制作业伴随着影视公司的纷纷上市,整合兼并渐成风潮;全国卫视竞争升级,定制独播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卫视有心无力,广告不到十亿就拿不出一流片单,广告不到二十亿就喊不出独播战略。这是一个残酷的市场,优质资源逐渐向寡头聚拢。说不定,明后年的行业关键词就成了“破产”。

苏晓表示:“这是我个人对这个行业过去一年的描述。看得出,满眼浮华的表象下,隐忧颇多。热门剧多,优秀剧少;雷人的多,严谨的少;热热闹闹,风生水起,但前途却未可知。”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标签:电视剧 苏晓 2011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