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下一部《没头脑和不高兴》在哪里?――动画界追忆老艺术家张松林

2012年05月09日 19:34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新华网上海5月9日电(记者许晓青、孙丽萍)经典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导演、动画界老艺术家张松林走了。9日噩耗传来,几代动画“粉丝”唏嘘不已。在追忆老人艺术之路的同时,人们也在追问,下一部《没头脑和不高兴》在哪里?中国的经典动画究竟如何传承?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两个可爱的儿童形象,始于童话家任溶溶的中篇小说,上世纪60年代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张松林搬上银幕。“没头脑”设计的“没电梯的摩天大楼”,“不高兴”扮演的“打不死的老虎”,成为几代观众难忘的童年记忆。

一些网友在微博上感慨,动画前辈们为中国在世界上争取了一席地位,他们创作经典作品的“精气神”,至今仍值得发扬。

张松林之徒、上海美影厂著名导演兼原画师常光希回忆,自己当年跟随张老师参与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创作,那是1962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专业毕业班的毕业之作,全班同学每人分画5-10个镜头,形象设计由阿达等人完成,邱岳峰的旁白配音、张栋的京味配乐等也都可圈可点。

“可以说,这部带有幽默夸张色彩的20分钟动画,其编剧、导演、美术设计、配音、配乐等集合了当时圈内最顶尖的创作者,是动画创作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这种模式后来也在美影厂的其他一些长篇动画创作中得以体现。”常光希说。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贡建英回忆,张老一直坚持“内容和技术同样重要”,尤其是原创的、寓教于乐的内容,《没头脑和不高兴》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她说:“其实,老人不只是搞创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团队创作,培养了一批人才,这是‘动画中国学派’上世纪六十年代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光希也说,当今天人们在谈论如何传承“动画中国学派”时,当年美影厂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许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钱建平说,作为中国传统动画的摇篮,美影厂近年来正在探索,对“动画中国学派”进行“传承再创新”。当动漫3D风潮席卷世界很多地方时,中国老一辈动画家留下的独特风格和流派更需要传承。

他说:“趣味故事与朴实的单线平涂工艺相结合,是《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色,今后我们在一些动画短片创作中希望‘回归’这种风格,并进行新的探索。”

“比如,在创作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动画长片的同时,是否能创作出更多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短片?”钱建平说,美影厂已在探索融合传统水墨、木偶、剪纸等技术特色的新一代动画短片,在争取创作丰收的同时,也告慰老一辈艺术家。

“遥想当年,老一辈艺术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行万里路。艺术是跑出来的,人才也是跑出来的,这才有了今天张老在上海、北京、长春、杭州等地桃李满天下的局面,这对今天中国动漫产业的振兴也是一种难得的启示。”贡建英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