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谷一从艺50年坎坷路(组图)

2012年06月17日 14:29
来源:百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一、李谷一从艺50周年演唱会 老友登台讲往事

  一、李谷一从艺50周年演唱会 老友登台讲往事

李谷一从艺50周年演唱会。《京华时报》记者吴平摄

李谷一从艺50周年演唱会。《京华时报》记者吴平摄

昨晚(3月11日),李谷一从艺50周年演唱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李谷一演唱了《乡恋》《知音》等老歌,发表致谢感言时,忍不住落泪。

老友登台讲往事

当晚演唱会不对外售票,到场的多为李谷一的领导、同行、朋友和忠实歌迷们。李光羲、姜昆、阎维文、蒋大为、毛阿敏、宋祖英等圈中好友受邀到场。他们进场后相互打招呼,现场好似一次老友间的聚会。

演唱会由白岩松和敬一丹担任主持人,著名学者范曾、体坛名将郎平等担任致辞嘉宾。著名作家、诗人高占祥和李谷一相识几十年,他上台讲述了他印象中的“小辣椒”李谷一。

1983年春晚剧组代表讲述了李谷一当年登台唱《乡恋》的曲折过程。毛阿敏自曝从小就是李谷一的超级歌迷,上小学时给李谷一写过两封信,不过一直没收到回信。她笑称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于是走上了追随李谷一的道路。

创新推3D舞台

舞台放弃了常见的Led屏背景,邀请国外顶尖团队打造了3D舞台。随着开场曲《绒花》的经典旋律响起,整个舞台鲜花绽放,蝴蝶翩翩“飞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50年从艺生涯中,李谷一演唱了700多首歌曲,其中广为流传的达上百首。当晚,她为老友们演唱了《乡恋》《春之歌》《知音》《我和我的祖国》《心中的玫瑰》《故乡是北京》《我的小路》等经典老歌。

另外,张也、常思思、雷佳、曲丹等李谷一指导过的学生登台演唱了由李谷一原唱的影视歌曲,包括《妹妹找哥泪花流》《年轻的朋友》等。

发表致谢感言落泪

演唱会现场,李谷一说得最多的话是“谢谢”。观众上台献花时,她会一一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并表示感谢。唱演唱会主题曲《一路芬芳》前,她发表了致谢感言,忍不住落泪。

演唱会最后,李谷一的学生们捧着鲜花登台,合唱了一曲《生日快乐》祝福老师,场面十分温馨。(《京华时报》记者吕莉红)

二、李谷一:歌声传奇五十年

李谷一

李谷一

作为中国音乐界一个传奇般的存在,李谷一绝对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3月1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大会堂,李谷一举行了出道50年的首次个人演唱会。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当晚,这熟悉的歌声瞬间让听者产生“穿越感”,人们惊叹李谷一的声音竟然“保鲜”得如此完美。

年纪稍长的观众会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封闭的社会走向改革开放、走向兼容并蓄的时候,她的歌声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更是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声音。这么多年以来,她不仅一直活跃在第一线的舞台上,同时以她的快人快语,屡屡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乡恋》 中国流行歌曲“开山之作”

1961年,作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主要演员的李谷一,成功塑造了20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年轻姑娘形象,因主演首部花鼓戏电影《补锅》而成名。

1976年,李谷一为电影《南海长城》配唱主题曲《永远不能忘》。得缘于为电影配唱插曲的大量实践,她发明了一种“应景”的“气声”演绎方式。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就是这首气声唱法处女作《乡恋》,在1980年一经李谷一唱出便风靡大江南北。

谁会想到,歌唱者要经受暴风骤雨般的批判。谷建芬回忆说, “王酩写了《小花》,李谷一唱了《乡恋》,都被点名批评。当时团中央搞了一个15首歌"评选,《乡恋》得15万张票。有人说,这15万张都是流氓投票,这是流氓喜欢的歌。”

李谷一决定找个机会让领导来评理。听说邓小平同志要来参加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唱会,她就想把这首歌唱给小平同志听,让他评评理:这首歌到底是不是反动的、黄色的?

结果演唱那天,小平同志没有来,中央乐团的领导却下了逐客令,“如果你以后还这样,就请到适合你的地方去唱”。

批判归批判,《乡恋》还得唱。在上海和南京演出结束后,所有观众起立鼓掌;连续一年多,每天能收到歌迷来信100多封。

直到1983年中央电视台直播第一届春节晚会,观众热线高密度点播禁曲《乡恋》,广播电视系统的领导吴冷西部长,只得冒着风险,咬牙同意李谷一在全国人民面前演唱这首“黄色歌曲”。《乡恋》终于在春节晚会得以“正名”,被喻为中国内地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

李谷一(资料图)

李谷一(资料图)

一年演唱两百多场

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和北京百花音响器材厂相继开始生产盒式录音带,现代意义上的内地音像事业从此起步。彼时,盒带的售价是5.5元,而绝大多数的工人和职员的月薪为30到50元。

在北京,流行音乐还没有成为乐坛的主流。李谷一也经常到广州太平洋去录制卡带,一首歌的版权为560元,一次性算清,之后具体翻制多少,她没有概念。她先后录制个人专辑十余版,销量曾居全国榜首。

磁带虽然热销,但在当时,录音制品的传播能量还远远比不上影视媒介。人们坐在新买进家的电视机前,听着李谷一,听着《洁白的羽毛寄深情》、《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知音》……

最多的时候,李谷一一年要演唱200多场。她出现的演出场合,歌迷即便是和现在的各路“粉丝”相比,也是非常的狂热。不仅如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李谷一的风光可谓是前无古人:第一次出访见到了美国卡特总统;成为第一个代表中国到法国演出的女演员……

李谷一:曾被视为黑苗子下放

李谷一

李谷一

文革中曾被视为黑苗子下放

李谷一在观众面前表现的是自信和风光,而她的另一面却充满坎坷。从她有胆量做中国通俗音乐的开拓者之时,就已经注定她的音乐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事实证明,命运就像老天早已设计好的一盘棋,她每走一步都有一招险情挡在面前。

1970年,因演出《补锅》,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修正主义黑苗子,她父母的家被抄,李谷一被下放到偏穷的瑶寨,要靠着劳动工分吃饭,一个年轻的生命懂得了生活的辛酸和磨难。

1980年,在一曲《乡恋》引发下,李谷一成了中国乐坛上离经叛道的众矢之的,招致了如同政治事件般的批评和批判,几个月里眼中淌泪心灵淌血。

2000年,她又因揭露东方歌舞团内部领导腐败问题,成为风波的焦点。因质疑和抵制领导班子公款私分,李谷一最后申请调离东方歌舞团,引身自退。

2002年,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她一句“在同等演唱水平前提下,长得漂亮一些的选手要占便宜”的话,引起轩然大波。

2006年,又因为赛前质疑原生态唱法的评审标准,“年龄太大,不适合做青歌赛评委”的传言不胫而走。

2011年,李谷一受邀作为点评嘉宾出现在金钟奖舞台。在全国总决选女子组比赛中,选手苏晴迟到,却破例获得上场演唱的机会。

李谷一当场提出反对意见,并最终决定退席,并在离赛后发表声明,为了坚持大赛的公正与原则,对自己说过的话绝不后悔。一时间,各种支持、质疑、指责纷至而来,她的退场也在铺天盖地的争论中被演变为“离席门”事件。

“我不是个贤妻良母”

说到家庭,李谷一这些年来有“三个愧对”。一愧对父母;二愧对丈夫,对丈夫她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这么多年来李谷一和丈夫两个人比着忙,李谷一演出繁忙,而她丈夫因工作经常不在家,聚少离多;三愧对女儿,在女儿最需要母亲关怀的时候,她却没能给女儿什么直接的教育。

女儿从几岁开始就叫妈妈为“李老师”,因为叫“李老师”她反应特别快,而叫妈妈往往要叫两声她才有反应。

李谷一常年在外演出奔波,每年有七八个月不在家,女儿成了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1980年,李谷一在中央乐团做独唱演员,女儿不到三岁,白天就被寄放在她单位的一个老师家,四岁的时候,她干脆把女儿送出了北京,在许昌的一个亲戚家生活。女儿最需要母亲照顾的年岁,也是李谷一事业最繁忙的日子。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淘气爬铁栅栏摔断了胳膊,恰恰此时李谷一不在身边。奶奶和爸爸带女儿去医院接骨,医生把骨头接错位都不知道,打上石膏之后才发现问题,只能敲开石膏重新接一次。等女儿的伤已经反复去医院看过三四次后,李谷一才腾出时间第一次看看女儿摔断的胳膊。

这些年来,事业上的坚定,使她在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中比常人更加脆弱。(文字来源:大洋网)

作者:吕莉红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

标签:李谷 毛阿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