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汪峰:为音乐,一万小时奔跑

2012年08月09日 01:51
来源:百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记者 李红艳 实习生 郭子源

本报记者 李红艳 实习生 郭子源

能容纳6万名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场,至今还没有见证过任何一位内地男歌手个人演唱会的举办。9月1日,歌手汪峰将登上这个舞台,成为打破纪录者。也因此,这场演唱会被外界贴上了“标志”、“里程碑”的标签。对此,汪峰本人倒是淡然,“其实,一个歌手取得成绩的标志,并不在于演唱会的场地、人数,你的作品影响力以及人们喜爱它的程度,才是最关键的。”

从18年前组建“鲍家街43号”乐队,到如今成为摇滚歌手的代表性人物;从最初被人讽刺、误解、曲解,到赢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汪峰始终保持着一种自省的精神。

“内容部分的强大最重要”

从2010年的首都体育馆,到2011年的国家奥体中心,从同年12月的五棵松体育馆到这次挑战工人体育场,汪峰在两年时间里实现了人气和影响力的“三级跳”。像所有歌手一样,他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大场地演出的期待,“虽然看不到歌迷更清楚的表情,但是得到的回应、激励和力量是更加强大的。”

大场地,升级的不仅仅是演唱会硬件设施,更是观众的期望值。“更多时候我在想怎样给歌迷一些意想不到但又必要的东西,而非噱头。我开演唱会一直坚持一点,不管在什么场地,歌迷来了就有歌迷的所得,不是外在的包装,内容的强大才是重点。”

为了内容,汪峰不曾停下脚步。

有人统计:15年的时间里,汪峰完成了9张专辑、130首歌曲、40947字歌词,所有词曲一手包办,平均一年半一张专辑的创作频率;他获得过18首年度金曲、10次最佳专辑和29次“最佳男歌手”……汪峰保持着当下摇滚音乐界少有的高速与高频。

“这是一颗强大的心,长年累月地坚持不懈。”汪峰给出了答案。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写歌的原始热情,“我就是想写歌,想表达自己,难受了写歌,高兴了写歌,别人欺负我了写歌,有人欺负另外一个人了我也要写歌。创作,对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就和吃饭一样正常。”

偶然间,汪峰从一位朋友那里听到了“一万小时理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当你本人对所从事的这件事情专注、累积到超过一万小时,那么你一定会达到一流水准。汪峰将此奉为,“我只是在音乐上花的时间更多,就像一位科学家花一万小时做实验,一名运动员用一万小时在奔跑那样。经过了一万个小时,每个人取得的成绩不一样,我呢,渐渐看到了成果,我一直在沿着心中设定的轨迹在前行。”

“创作瓶颈是自我设置的”

汪峰清楚地知道一点,“一名歌手不可能一直处于巅峰,总会出一些不理想的专辑,然后忽然又有一张极其出色的专辑,然后又回归平静,周而复始。重要的是,应该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不是永远等待高峰。依靠等待,那个高峰永远不会到来。”

对自己的创作,汪峰表露出一种有些自我的自信。在记忆中,惟有《春天里》的创作,让他体验到了“瓶颈”的痛苦。“我老是觉得应该有一首歌能够对《信仰在空中飘扬》这张专辑做一个总的涵盖,但又不像《信仰在空中飘扬》这首歌那么形而上,有那么多意向和诗歌化的色彩。我希望这是一首人人都可以理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歌,但当时就是写不出来。”汪峰说。

与停滞、逃避相反,他选择了反思。“我发现我对自己当初做音乐的初衷有点忘了。为什么我在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会有那么大的写歌热情?原来,支撑一个歌手从最初走到现在的,是种不掺杂任何功利的原始热情,这才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自省中,汪峰突然找到了创作的切入点,那就是讲述一个人如何一路走来——《春天里》诞生了。

汪峰觉得,所谓的创作瓶颈很多时候是自我设置的,他庆幸跨越了这一层障碍,“即使明天我的事业全部停止,其实我也什么都没失去,因为我所有的本事、想象力、创作才能都没有丢,丢掉的完全是那些你可以再赚回来的东西。明年我能不能拿到最佳男歌手不重要,明年能不能开二十场演唱会没关系,对我来说,活着,但不出新歌不发专辑,才是不敢想象的。”

“吃老本的结果是被人甩掉”

《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里》等歌曲可谓家喻户晓,在百姓口中更一度成为汪峰的代名词。绝大多数时候,邀请他演出的人都希望他演唱《飞得更高》,因为普通观众爱听。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妥协”之后,汪峰意识到不能这样,他想把自己更多的歌曲展示出来。“我现在百分之八十的演出都不会唱这首歌了!我会给对方建议,《光明》行不行?与《飞得更高》传达的情绪是一样的。也许过两年我觉得《光明》太陈旧了,又会换另外一首。我愿意唱水准更高的歌曲,如果沾沾自喜认为现有的作品就是我最好的作品,那就不可能进步。”

谈音乐,不免会谈到音乐环境,很多人会发出喟叹,还有的人以环境不好作为“吃老本”的借口。而汪峰却觉得,坐享其成的结果是被别人甩掉,“不想写歌时找出诸如身体不舒服、状态不好等各种各样的理由,其实这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清楚,在感觉好的时候哪怕写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写得特别精彩。所以我一直建议创作音乐的人,不要说太多客观原因,还是找找自己的主观原因。”

汪峰自信,他如果现在开始不再写歌,再往后十年他还能继续演出赚钱,但他会觉得自己完全就是“一个很烂的人”,“因为每当我们回望以前,会发现其实能拿来讨论的都是数据,比如这个人这一年出了多少歌。我们对一个人的喜爱、欣赏、敬佩,很多时候也来自这样的数据。”

有人说汪峰的创作开始向商业妥协,还有人说他背离了摇滚乐,他的回答很直接:“如果能再有二十个摇滚歌手的音乐,传唱性像我的作品一样,就不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了。我不通过取悦,而是通过坚持,让人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对的。”

标签:汪峰 我愿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