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谈一谈中国大众的音乐辩伪能力

2011年05月30日 13:56
来源:凤凰网音乐 作者:尤静波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有人说,中国流行音乐是“先天缺奶,后天缺钙”,纯属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如今奶水足了,钙也补了,可是仍然未得发育健全。反而,营养过剩,畸形了。

说到流行音乐的奇形怪状,最终的源头其实要归根到听众的身上。由于先天的原因,中国听众对于流行音乐的认识似乎仅仅停留在“玩”和娱乐的层面上。要知道,当一种文化形态成为了全社会的主流形态时,我们还能将它当作是一种消遣吗?

当然,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仅仅只能娱乐吗?难道我们的娱乐就不能够来点档次吗?非要把娱乐和庸俗挂上钩,这似乎就是中国人眼里的流行音乐观。

说到流行音乐观,在中国人的眼中似乎有着很大的一个比例群体,认为它是和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是无法媲美的音乐。所以,这也就使其成为了“后娘养的”孩子。

但是,稍有敏锐度的人都会感觉到,如今的流行音乐受众早已远远的,甚至大大的超过了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那么这又如何解释呢?

我想,解释没有任何的意义,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让中国的大众学会辨伪音乐的能力。刀郎火了,“老鼠爱大米”着了……,引起了业内公愤。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音乐有问题,有些素材还是很有价值的,只是我们的听众有问题,他们的耳朵有问题。在中国,按人口比例来论,真正能听懂音乐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

原因何在?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早在80年前,中国的音乐教育就是如今的水平,然而8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音乐教育还在原地踏步。有人说“革命要从娃娃抓起”,那么我们的娃娃又在听些什么?又在唱些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是不敢再深入探究了。很多家长、老师就像防火墙一样的拦截着流行音乐进入孩子们的耳朵。其实,流行音乐怎么了?它只是一种体裁而已,它只不过是表达音乐的一种方式,难道通俗易懂、易于流传也成了问题?

因此,中国流行音乐的问题,不是出在音乐本身,而是出在听音乐的人身上。要是听音乐的人素质提高了,辨伪能力加强了,垃圾又如何泛滥?

所以,要想提高中国流行音乐的质量,就让我们期待中国大众的耳朵,早日成才!革命还得从娃娃抓起啊!

[责任编辑:张怡] 标签:音乐 大众 能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