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音乐形态、乃至一首作品,须还原到作品所处年代,这样才最接近真相,音乐也被称为“时代的声音”。但2008年岁尾,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谁来用声音记录这个时代?或者说,我们所处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从作品上看,新千年以来的华语流行乐患上“集体失语症”,我们的音乐面对这个纷繁复杂、鬼魅多变的时代束手无策,越来越无法表达我们时代的特质。模仿、抄袭、跟风、作秀、雷同,满大街的R&B加所谓“中国风”让人感觉不到2008和2007、2006的区别;一首作品,放在2008年和2007年也差别不大。简言之,主流市场上太缺少具有辨识度、具有时代感的音乐。
乐坛缺乏辨识度表现在歌手身上,便是“小我”特质的迷失,《青花瓷》(周杰伦)《醉赤壁》(林俊杰)《牡丹忧》(张信哲)《少年中国》(李宇春)《天下》(张杰)……“中国风”终究只是形式,太多歌手及企划团队迷信于此,导致畸形的流行乐像得了甲亢,而市场买账的又有多少呢?社会转型期的人们需要寻找“我”,当下华语流行乐渐渐没了“我”。
不出意外地,许多从业者习惯性地将责任推到题材匮乏等环境因素或听众口味挑剔,但即便在2008这个中国人悲喜交加的年份,究竟有多少歌曲记录下那些瞬间,而后又被人们记住?而拿不出有说服力的作品自然不能强求听众改变口味。
当然,在乐坛沦为歌坛、继而成为秀场的过程中,媒体同样难辞其咎。《郭富城小巨蛋湿身开唱 众大牌艺人到场朝圣》《王仁甫洞房甜蜜10小时 海中嬉戏大秀恩爱 》,这不是八卦杂志的猛料,而是曾以专业著称的某音乐网站的头条新闻!所有人都在感叹内地无新人、无好作品,扪心自问媒体究竟为之做了什么?超女快男天天上头条、港台随便一个王若琳、萧敬腾、星光帮又压倒内地秀星,这就是我们的全部付出?
在作品成分不高、缺乏时代特色、舆论环境不理想的背景下,貌似隆重的年终盘点也失去意义,一场场以骗钱、赚吆喝为目的的颁奖礼也变成闹剧。被人诟病的“音乐盛典”只是个案,当薛之谦、胡彦斌、孙楠与许巍角逐年度最佳男歌手,你还会对“流行音乐典礼”抱有期待吗?
李宗盛说过:“流行歌最棒的地方就在,它反映整个社会的非常具体的东西。社会浮躁心态,人心在想什么,都在歌里明明白白。”也许,2008流行乐的最大意义,就是用嘈杂的声音记录了凌乱的脚步。(文/车头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