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钢琴王子与摇钱树——评李云迪首张专辑《肖邦精选》

2011年07月05日 14:19
来源:凤凰网音乐 作者:韩晓波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钢琴王子找到靠山

有史以来最让中国音乐界人士振奋的事情,莫过于去年18岁的李云迪夺取了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肖邦比赛无疑是全世界含金量最高的音乐比赛,五年一届,宁缺勿滥,获奖者一般在日后都能成为国际著名钢琴家。十五年来第一名连续空缺,无疑又大大增加了李云迪这块金牌的份量。

正是因为这块金牌的份量,李云迪肯定成为各大古典唱片品牌争夺的对象。最后的胜利者是德意志唱片(DG),也就是国内乐迷俗称的“大黄牌”。应该说,“大黄牌”是目前各家古典唱片公司中影响最大的,自卡拉扬以后,世界上最成功的音乐家大多是由大黄牌包装起来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钢琴界,1960年冠军波里尼,1965年冠军阿格里希,1970年冠军吉默尔曼,都是DG公司的专属艺术家,也就是说他们只为DG录唱片,现在恰恰是人气最旺、身价最高、影响最大的几位钢琴家。1955年冠军、波兰钢琴家哈拉谢维茨,六十年代访美时也是咤吒风云,但是现在已几乎被人遗忘,名气不但无法和当时的亚军阿什肯纳齐相比,甚至也赶不上第三名、中国钢琴家傅聪。1980年冠军是越南钢琴家谭泰森,他是在前苏联深造出来的,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始终没能大红大紫,倒是那届比赛中头一轮就被淘汰了的前南斯拉夫钢琴家波哥雷里奇因祸得福,被评论界视为先锋、前卫、有创造力的钢琴奇才,如今也位列顶级钢琴家之中,巧的是,波哥雷里奇也是由DG包装的。由此可见,哈拉谢维茨、谭泰森等沦落为钢琴界边缘人物的原因,除了艺术本身和意识形态方面以外,没能与影响巨大的唱片公司签下合约也是重要原因。

李云迪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与DG签下专属音乐家合同的华人,DG也将用他做为进一步扩大亚洲市场的利器。可以预料,如果李云迪不出现如当年美国人克莱本那样明显的“江郎才尽”现象,是很有希望成为一个大牌钢琴家的。

传统肖邦又回来了

选手在比赛中的录音,照惯例是不能做为正式唱片的,所以,去年年底正式发行的《李云迪:肖邦精选》就是李云迪的首张专辑了。这张唱片在内地、在香港、在台湾,乃至在日本、新加坡,一时间都是新闻热点,人们以一种期待已久的心态来欣赏这个孩子弹奏的肖邦,那么,这张肖邦到底弹得怎么样呢?

坦率地说,李云迪弹的肖邦可以用“无可挑剔,传统口味,亮点不多”这十二个字来形容。

说它无可挑剔,应该说不算溢美之词。唱片中篇幅最大的一首曲子是肖邦第三奏鸣曲,写奏鸣曲本非肖邦所长,从肖邦的奏鸣曲里不可能弹出贝多芬奏鸣曲里的那种雄奇的结构的力量,但浪漫主义的思维方式在这里表现极为突出――整体乐思凝重,而凝重的思维在很多时候却以飘逸空灵的方式来“暗示”,越是在一些零碎的细节上,抒情的韵味越是深长隽永。李云迪在演奏此曲时显然注意到了所有这些细节,抠得细、抠得全,哪里紧、哪里松,哪里透气、哪里一气呵成,都十分地合理,而且明显是倾注了大量脑力和精力的。再比如三首夜曲,他弹的是多数人最爱听的作品九之一之二和作品十五之二,确实弹得干净,一尘不染,磨得很“光”,没有杂质;音色很柔软,却也恰到好处,没有让人觉得“腻”。

说它是传统口味,估计常听肖邦的乐迷们无人会反对。首先说曲目的选择就特别注重人们的熟悉程度:第三奏鸣曲,《沉着的行板和华丽的大波罗乃兹》,三首最煽情的夜曲,三首经常拿出来单独演奏的练习曲,最后是妇孺皆知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在演绎风格上,李云迪走的是最为稳妥的道路,他自己也承认,最喜爱也最认同的肖邦演绎者是鲁宾斯坦,就学他那种自然、亲切、简洁、朴素的韵味。在分句和自由速度上,看得出李云迪受鲁宾斯坦的影响很深,大概从小就是听鲁宾斯坦弹的肖邦长大的。尽管他的音色没有鲁宾斯坦那么艳丽,也没有鲁宾斯坦在“艳”中特有的那种“硬”,甚至鲁宾斯坦的唱片有时有些小的纰漏,就像千年古树上的树疤能增添古朴意境,这个李云迪不可能有,但人们明显可以感觉到,一个传统的、主流的肖邦又回来了,这个肖邦是我们头脑中常见的那个肖邦,细腻、敏感、天真、内心热情、还略带一点尚武精神。波里尼赋予肖邦的冷峻、凌厉、伟岸、中性,波哥雷里奇赋予肖邦的诡谲、睿智、反叛、超前,在李云迪这里都找不到。

说它亮点不多,也不能理解为单纯的批评。应该说整体来看这张肖邦精选是相当精彩的,所谓亮点,其实不妨可以理解为创新之点。既然是一张传统风格的肖邦,又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前辈已有那么多经典的肖邦唱片,想搞出创新点来不难,创新而不被骂得狗血喷头却是更不容易。即使这样,唱片中还有一些这种“亮点”的,比如《沉着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罗乃兹》,后半部分,中规中矩的波罗乃兹节奏中,不知怎么被加上了一层华美的光晕,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波罗乃兹的神秘气质。看来评委会将“波罗乃兹奖”授予他确实没有白给。再比如人们最熟悉的《幻想即兴曲》,大家都着力的地方,他反而弹得很松驰,给人的感觉是不事雕琢,反而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

捧出一个中国的木村拓哉?

18岁的冠军李云迪,总是让人不禁联想到当今世界的顶尖钢琴大师毛里奇奥•波里尼,因为波里尼在1960年夺取该项桂冠时也是18岁,是该赛事历史上的最年轻获奖者。不过波里尼在获奖后甚为低调,又拜“隐士型”的老一辈钢琴大师米开郎杰利为师,继续深造。米开朗杰利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要求他十年内不得公开演奏,也不能出唱片,还要报考一所普通大学,用课余时间学琴。波里尼全盘接受了这些要求,一心一意潜心钻研,在人们几乎快要遗忘了他这个当年的肖邦比赛冠军的时候,重出江湖,举世皆惊,立即被公认为顶级钢琴大家。所以,许多国人对李云迪也寄予了同样的希望,希望他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少年得志,像波里尼那样,把获奖当做新的起点,沉住一口丹田气,韬光养晦,造就一个未来的大师。

然而,时间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四十年前波里尼那样的环境和条件都已不复存在了,商业动机有了支配一切的威力。中国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舍得放弃的大市场,一位中国青年钢琴天才想当隐士也难。这从DG公司此次为李云迪进行的包装方式就可以看出来。

李云迪不是没有想过拜个名师继续深造,他最想投奔的是吉默尔曼,获奖之后自称理想是“成为中国的吉默尔曼”。但是吉默尔曼婉拒了他的拜师请求。其中原因,外人很难想清楚,会有很多种因素导致这种结果。退而求其次,才选择了去汉诺威师从另一种风格而且经验丰富的瓦拉迪。同时我们也必须想到,汉诺威本是DG公司的老巢,李云迪拜师的同时也与DG签下专属合同,其中的奥妙已经露出几分。

DG显然是在极力突出李云迪的俊美外形。唱片的包装追求的是黑白两种极色的对比,黑色的钢琴,白色的琴键,黑色的、有些女性化的眼睛,白晰的皮肤,一身黑衣,一身白衣,对少男少女的确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这还不算,在香港,各种报章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将他称做“中国的木村拓哉”。木村拓哉何许人也?日本偶像派歌星是也,两个人在艺术上毫不搭界,唯独外貌相似而已。这张唱片,在日本上市两个月,销量竟达20万张;在香港,首发第一天就超过金唱片销量,打破香港有史以来古典唱片销售纪录。已经有了他的乐迷后援会,找他签名的小女生已经有痛哭流涕之举。李云迪在香港,经常和一班流行歌星参加PARTY和歌迷见面会。从各种迹象来分析,李云迪已经不再被当成单纯的古典音乐诠释者,而是带有了很强烈的流行偶像色彩。可以说,这首先是DG公司的市场定位思路造成的,其次是日本和香港、台湾的媒体推波助澜的结果。

实事求是地说,DG在两年前还不会这样做。当初在宝丽金旗下,DG、DECCA、PHILIPS三大品牌一直端着高雅的架子。在卖给环球以后,三大品牌的风格都在悄悄地改变,尤其以DG变得最为明显。没办法,唱片业在全世界都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它也需要摇钱树,仅仅在古典音乐的圈子里摇是不够的,还要到流行音乐的领地里摇。

[责任编辑:陶颂] 标签:李云迪 肖邦 摇钱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