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2004审美高地盘点——演出市场篇

2011年07月05日 14:23
来源:凤凰网音乐 作者:韩晓波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即将过去的2004年,是艺术演出市场繁荣的一年。且不说多如牛毛的各种通俗文化的商业性演出,仅就“审美高地版”所报道过的高规格演出,就算得上洋洋大观了。

年度音乐会——“半场好戏”最精彩

2004年的严肃音乐会,大大小小数量难以统计,称得上高水平的也不下几十场,特别是秋季的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法文化年”期间,更是高水平演出集中的“富矿区”。“审美高地”以较多篇幅报道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曲目好,名人多,票价低》,《半场好戏,完美句号——观北京国音乐节闭幕式》),中法文化年(《幻想曲之旅行——中法文化年之听觉感受篇》),盲人歌唱家波切利的人民大会堂音乐会(《被上帝吻过的嗓子——杂谈从帕尔曼到波切利的音乐之美》),以及关于天津本土音乐的两个严肃话题:《正午的阳光,懒洋洋的希望》和《将天津“本土音乐”交响化——关于陈乐昌的塘沽交响曲》等。此外,还有一种另类音乐演出,也给予了关注,那就是《王晓京的美女战略——剖析“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十二乐坊虽不是今年新推出的,但是其走红却是不久。

综合评定起来,这些音乐会当中,最精彩的,给人印象最为刻骨铭心的,当数“半场好戏”

的北京音乐节闭幕音乐会,著名指挥大师迪图瓦指挥演绎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将拉威尔配器的绚丽多姿和严谨精致完美展现,舞台效果令人惊叹,也是笔者数年来罕见的能使人产生“生理快感”的古典音乐会,理所当然地当选了。尽管明天,也就是2004年的最后一天,另一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将率领世界一流的以色列爱乐乐团来中国演出新年音乐会,但由于曲目上不可能出现太重头的作品,所以难以撼动这半场好戏的地位。

年度“音乐罐头”——“保鲜大法”屡效奏

“音乐罐头”,原是西方音乐界对唱片的一种戏称,意思是说密封起来的精神文化食粮,在我们这里不妨推广一下:凡是那些已经不是很新鲜、但是借着现代化的“保鲜艺术”,仍然给人以强烈视听快感的,列入此类。2004年新年伊始,“审美高地”便推出一版《唱片文化100年》,将这种音乐罐头的保鲜性能按年代进行了阶段性总结。随后,惠特妮•休斯顿和迈克尔•杰克逊两位异域的永恒保鲜冠军,又催生了《一个摇滚中年人的非音乐心灵杂记》和《墙里墙外的舞蹈者——迈克尔•杰克逊、摇滚乐与这世界》。近年来,北京上海的演出公司们发现了利用音乐罐头的保鲜作用可以大有市场可为,也就是将一些在西方世界稍嫌过气的超级明星引入国内市场,利用他们隐藏在音乐罐头里的巨大号召力,办一场成功的商业演出。在这方面,惠特妮•休斯顿的北京音乐会无疑是最成功的。

年度歌剧——留给中国原创

有人统计过,2004年在北京上海等地上演的歌剧不下十五部,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上海歌剧院演出的原创歌剧《赌命》和威尔第的经典歌剧《奥赛罗》,以及在北京上演的法国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现在国际舞台上仍能上演的最古老的歌剧——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以及木偶歌剧《魔笛》等。都说在中国搞歌剧多么多么难,但仍然也没有挡住它的发展。

从阵容之强大,制作之宏伟,投入之巨大的角度来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法两国艺术家合作的典范,似乎应该当选年度歌剧。不过,“审美高地”只是将此做为“中法文化年”报道文章中的一节处理,并未设置专论。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本国本民族原创歌剧的偏爱,使我们将这庄严的一票还是投给了我们的作曲家温德青先生创作的原创歌剧《赌命》。在《赌命,赌中国歌剧的命》一文中,对这部戏有着充满感情和理性分析的赞扬,我们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另外,由于京剧通常在西方被译作“PEKING OPERA”,所以,在今年三四月份间上演的京剧《图兰朵》也应划入歌剧范畴。在《嫁接一个图兰朵——京剧图兰朵得失谈》一文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增强原创性,是不是就一定要削弱它的戏剧张力?取消一个重要人物,增加一个新人物,对表现作品的主题是有帮助还是有阻碍,这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年度话剧——经典的荒诞使我们恍然大悟

话剧市场早已不是前些年的萧条景象了,随着小剧场话剧的兴起,传统的大剧场也迎来了它的繁荣,更可喜的是剧目的百花齐放和一批新的创作人员涌现出来。

在小剧场话剧方面,我们首先注意到了《男人的自白》,在《男人无力地爱着你》这篇剧评当中,我们认为小剧场已经脱离了前几年的稚气和小资情调,向着严肃、深刻的方向进发。七月份的2004年大学生戏剧节,照例给予密切关注,其中的一系列亮点剧、热点剧,确实令人兴奋。《青春在坚持和遗憾中弥漫淡淡忧伤》,题目有点长,但是用意明确。相信中国未来的话剧人才就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

贝克特老头儿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在北京上演已经不止一轮了,但仍然吸引人,而且有越来越吸引人之势。这的确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剧所表现出来的生存状态,实在是有点深入人心,把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用一种难以言传的方式间接描摹出来了。《戈多是个借口》和《祖父在天堂里种甜菜》两篇文章,分别以两种视角,把“等待戈多”的人内心的东西揭示出来一点点给人们看,但就是这一点点,已经足以令人恍然大悟了。因此,年度话剧这一票还是投给那个莫须有的“戈多”吧。

年度音乐剧——否定之中的肯定

要是在三年前,可能还没有人敢想象音乐剧会在中国这么火。这种在百老汇赚钱的玩意儿,在中国的大都市里方兴未艾。先不说它的艺术价值怎么样,首先是其文化符号特性,已经注定了这是一种与小资人士“天生一对”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歌、有舞、有通俗易懂的剧情、有热闹火爆的场面、有光怪陆离的舞美设计,总之,一切快餐文化所擅长的特性它都具备——然而,它又不像快餐——它也要求人们衣着光鲜地正襟危坐在富丽堂皇的剧场里,俨然一副上等人的派头,却又不必像听交响音乐会或歌剧那样强忍着不断涌上来的哈欠。请问,还有第二样比这更适合小资们用来装扮生活的东西吗?没有了。

连年上演著名音乐剧,这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去年的《猫》由于非典搅局,挪到秋天已经大大弱化,今年不存在这个危机,所以加倍投入。今年有关方面引进的重头戏,北京方面是《芝加哥》,本版已有专文《芝加哥跳出银幕走上舞台》,对此进行了有面面俱到之嫌的详细评述,这其实也是为了满足小资们的文化诉求。上海方面则是更为脍炙人口的《歌剧院幽灵》,目前仍然在上演着,要演到新年以后,有关的文章不日即将见报。这《歌剧院幽灵》当中,《夜之音乐》一段,流行之状胜过流行歌曲。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音乐剧的诱惑力有多么大。“新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专写现代荒诞寓言剧的张广天,我们已经通过《切•格瓦拉》、《鲁迅先生》和《圣人孔子》等熟悉了他,现在也要玩音乐剧了,那就是他的《风帝国》。更令人惊叹的是,张广天这回“口出狂言”,全面否定了中国音乐剧这几年走过的道路,称其为买办文化操控下的一股淫靡之气。《风帝国的“八大不看”》将其论点论据做了充分展示,结论如何,留给读者和观众自己去鉴别。但有一点,从张广天自己也搞音乐剧的举动来看,也从反面肯定了音乐剧这种形式在中国的号召力。所以,我们还是毫无犹豫地将这一票投给我们的原创音乐剧,尽管它的票房可能与洋音乐剧没法比。

年度舞台人物——空缺

想找出一个今年舞台上众望所归的人物,还真是难上加难。因为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可掩饰的缺点。想过小提琴家文格洛夫,他技惊四座是在前年,今年再次登陆北京,拿出来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自顾自地往前猛跑,全然不顾乐队在后边叽里咕噜手脚拌蒜,他自己至少要承担一半责任。想过指挥家迪图瓦,但他作为指挥界的大腕,那半场好戏终究不能掩盖另外半场坏戏,败笔足以令他失去头上的桂冠。盲人歌唱家波切利的歌声极为煽情,不过那终究还是商业多于艺术,圈内人士对此多数持一种看热闹的态度。长笛大腕高尔韦,再也没有当年的神奇技艺,不承认年龄不饶人是不行的。惠特妮•休斯顿已是过气明星,到中国来更多地是一种怀旧心态。“女子十二乐坊”商业上成功,而艺术上骂声一片,难以服众。原来笔者最看好钢琴大师斐拉亚,连他的音乐会的票都提前买好了,可惜,由于大师手指发炎,音乐会被取消,害得我专门跑到北京退票。其他人物,则知名度不够高。所以,这年度舞台人物只能等候来年补偿了。

[责任编辑:陶颂] 标签:演出市场 高地盘点 市场篇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