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鸿明的爱情特色
创作歌手的每张音乐作品就像是一张自选集,里面收集的大多的都是歌手的自我情绪。而一旦这类歌手自我起来,在情绪方面就很难照顾到其它人的感受,这无疑是这类歌手在音乐上的一种通病,当然同时也是一种特色。但是其实对游鸿明而言,或许他之前音乐中太多的音乐情绪都照顾到了乐迷,照顾到了市场,所以大众也逐渐对游鸿明的作品产生了一种听觉上的惯性,似乎凡关于他的作品大抵上都应该要如《五月的雪》、《下沙》、《一天一万年》这些唱出都市男人心声的作品那般气势磅礴,否则这就是不最优秀的游鸿明。于是当《与爱情无关》悄然出世的时候,大众就有了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只是这个“亮”并非精彩,而是惊讶,惊讶于这张名为《与爱情无关》的“游氏作品”跳离了他们对游鸿明作品所存有的框架印象。没错,或许情歌还是那些情歌,怎么就少了一些伤悲,多了那么多的明朗?
所以有人说《与爱情无关》中的游鸿明变了,变得不再让人感动,变得不再让人感到荡气回肠了。或许这些“有人”的说法不是不成立,只是过于表面。事实上得要承认,《与爱情无关》中的游鸿明的确在音乐风格的框架上与之前游鸿明作品中通篇都主打的悲情“游式”风格显然是不同的。特别是像这些Urban Folk、World Music、Swing、R&B过去鲜少出现在游鸿明作品中的音乐风格就成了《与爱情无关》的一个亮点,也成为了一个话题。当然有了这样的亮点,自然在风格方面就会削弱传统风格作品的占有比例,那么在音乐情绪上的照顾就不可能再如昨那般顾及到大众的听觉享受,所以你要说三年后回来的游鸿明变了那也无可非议,事实上游鸿明在音乐风格上也是存有改变的。不过在这里要说的是,这里的变化仅仅存在于音乐风格,作品的编曲上。从实际而言,若是大众能将这些所谓变了风格的音乐作品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在剥去了精彩的编曲,多元化的风格之后,在本质上其实还是非常游鸿明式的音乐,这一点是无需置疑的,所以回头去听《与爱情无关》中的多首作品,无论是电子合成乐编曲的《与爱情无关》,还是有韵律的《我以为》,又或是加入了Band风格的《爱上陌生人》等作品,在将这些作品的编曲,风格忽略了之后,剩下的始终是作品旋律中流转的“游式”味道。且最后也只能说,一个创作歌手无论在任何时期,无论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创作音乐,无论在音乐情绪上是照顾了乐迷还是忠于了自己,只要他自身不是刻意要去颠覆自己,那么大抵上他的创作都是遵循着一种自我的特色,而这些特色无论是经过怎样的包装都是无法改变的。
当然游鸿明始终还是游鸿明,他曾经创作过像《五月的雪》、《下沙》这样标榜式的经典作品,自然无论他的新作在包装上再有多么的取巧,再将其本质的特色掩藏得多好,始终也会有一、两首在风格上是要完全照顾听众的作品,于是《花沙》就深情的钢琴声的配乐中娓娓唱出了爱情中的苦涩。但是在这儿却又不能否认的是即使是如大碟文案所说“《花沙》是原汁原味的游式情歌”,可是这首作品在气势上的确不如从前那般磅礴、悲壮了。悲是悲了,却不伤了,所以这也是让大众感到无法释怀的地方,到底这首作品在气质上还是与从前的游鸿明有了偏离。但是作为一个创作歌手,作品感情上的渲染度始终与他的生活、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情上游鸿明是唱悲歌成名,但这种悲歌又正是与现实中的游鸿明稍有出入的,所以回到之前的话题。如果说游鸿明从出道开始,因为风格所需而始终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在情感上悲壮得不行的男子的形象是对听众在音乐情绪上的照顾,那么我更宁愿相信《与爱情无关》中的游鸿明在声音方面的处理、编曲上的调整更像是有意要将这份音乐上的情绪回归于自己。且不说这次的游鸿明做得彻底不彻底,但是至少这些“游式”作品在经过了编曲之后是悲而不伤,伤而不痛的。而也正因为如此,才让那些听惯游鸿明悲鸣作品的人感到了不适应,至少这一次他们已经无法从游鸿明的作品中找到自己心底的那个痛点了。
不过在这里还要承认,除了游鸿明在这张作品整体风格上朝明朗化的处理外,这张大碟在词作上的表现也趋向于平淡化。那个曾经为游鸿明写过《下沙》、《孟婆汤》等无数经典作品的林利南换作了这次写《花沙》、《与爱情无关》的周振霆,且不知道这样的改变是游鸿明的有意还是无心,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周振霆的作品始终不如林利南的作品来得深刻,自然在情感的渲染上也就失色不少。
不管怎么说,《与爱情无关》始终是一张极具游鸿明特色的作品,尽管这样的特色在今天而言已经不是建立在过去的编曲,风格,甚至是惯用作词人等这些因素上了,但是正如之前说的,创作歌手的创作气质是不会受到其它因素所改变的,自然也就无须去否认《与爱情无关》在游鸿明本质上的是与否。而关于大碟的品质,且不要因为风格、编曲上的调整而以偏概全地通篇否认了,特别是对于一位在乐坛上打滚多年的老牌创作歌手而言,品质始终会是他的最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