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对话第八届金钟奖:专业赛事难得接地气

2011年12月02日 10:20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赵季平

徐沛东

对话第八届金钟奖组委会主任、组委会副主任赵季平徐沛东:

独家专访

专业赛事真正接地气很难得

前日,中国音协主席、第八届金钟奖组委会主任赵季平和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金钟奖组委会副主任徐沛东在广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访问中,他们共同提到了广州对于金钟奖的重要性,还毫不讳言多次提及男选手在本届赛事中的突出表现。对于金钟奖的未来,他们希望把商业化程度降到最低。谈到音乐教育,两个人又都表现出一些担忧:“孩子们都想成为郎朗是不可能的。”

本报记者曾俊/文邵权达/图

谈本届赛事:

广州是金钟奖的福地

广州日报:广州是金钟奖主要赛事的永久举办地,你对这座城市在其中的表现有什么感受?

赵季平:从第三届开始,广州就是金钟奖的根据地,也是它发展到不断扩大影响的福地,所以应该感谢广州、感谢广州各级领导的支持力度,广州的经济发展很迅猛,加上文化产业就是两翼齐飞了,因此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赛事的协调组织服务能力也都很好,不停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难能可贵。

徐沛东:我很高兴能看到很多民众买票看比赛,和评委一起把控中国音乐,这也是金钟奖落户广州所希望看到的一个效果。对于专家来说,选手在哪里比都一样,但真正接地气是非常难得的。

广州日报:这一届的男高音、男中音或者是其他组别的男选手都比较突出?

赵季平:我们历届的女选手更多一点,很多评委都发现了这个特点,这是较高兴的事,有的不够成熟但很有潜力,我也希望男选手有好的表现和名次,这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好处,不要像体育界那样阴盛阳衰,当然我不是评委。

广州日报:这次的评委设置似乎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赵季平:是,四个组别都由中国音协副主席担任组长,体现了音协对赛事的重视,也加上李谷一等老艺术家的坚守,这样就更能保证和维护其权威性。

广州日报:和以前比起来,其他方面还有什么变化?

赵季平:专业技巧更高,尤其是声乐中的美声比前几届都要好,总体来看,比赛对年轻人是一种很好的磨炼,便于他们找差距,今后有针对性地努力。另外,比赛从一天三次到一天两次,这样会让评委更轻松、更有精力地做出合适的判断。

谈未来:下一届考虑单独设园丁奖

广州日报:金钟奖的影响不断扩大和一些商业化的运作分不开,你对赛事未来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

赵季平:商业运作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让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更加得到强化,但如果商业化伤害到了这些原则,那宁肯不要,我也和评委讲过要尊重金钟奖的荣誉、高端和专业性,一定要把优秀的人选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被强化。我已经有了一丝忧虑。

徐沛东:我不赞成商业化,但我赞成政府对文化市场的扶持,让老百姓买得起票、看得起戏,赛事找企业冠名很容易,但总觉得不是味道,真正的商业运作给专业、深层次的比赛带来浮躁的气息,可能我的观点显得保守,但还是要坚持。希望赛事更纯粹一些,但谈何容易?

广州日报:有没有可能男女分开比?

赵季平:要看选手的报名和参赛情况,如果男女比例悬殊就不好办了。

徐沛东:将来是可以的,这取决于国家对总体奖项的设定。目前是女选手水平相对比较平均,而男选手有点不齐整,稍微差的男选手可能就被淹没了,分开更利于发掘。

广州日报:一些评委还希望设立园丁奖,你觉得呢?

徐沛东:很有必要。我们在考虑下一届可不可以在国家的奖项之外,单独设园丁奖,甚至给一些资金,鼓励音乐老师,因为培养一个好学生太不容易了。

谈音乐教育:呼吁各大院校加强室内乐教育

广州日报:弦乐四重奏应该是本届比赛的一大亮点?

赵季平:对,我也看到了,它讲求群体协作的能力。我到了西安音乐学院之后,就强调必须搞好室内音乐,要让我们的学生觉得演奏家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是演奏者,要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乐队成员,否则人老是闷在一个角落拉几首曲子,光顾自己,出去之后心理会变得偏激脆弱,人格也不行,所以要变得有协调性。金钟奖设立(弦乐四重奏)这个项目是很大的进步,给选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和教育平台,孩子们都想成为郎朗、王健是不可能的,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才出一个。

广州日报:你之前也说过金钟奖应该和目前的音乐教育有互动,从这一届来看,你有没有发现音乐教育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赵季平:刚刚提到的团队配合能力在各个艺术院校也是参差不齐,我呼吁各大院校加强室内乐的教育,这对学生的就业有好处。另外,多关注培养声乐类的男歌唱家。

徐沛东:一些学生只认识几首曲子,不懂其他音乐的谱。这太奇怪了,目前的专业音乐教育都以家长为中心,投入很多,要讲回报,所以政府也要负担音乐教育。

广州日报:导演英壮最近批评了演艺圈的文化缺失,他总结的原因是艺术院校的文化课分数要求太低,对此,你是否深有同感?

赵季平:英壮的说法在当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文化课只是演艺圈文化缺失的一个方面。同时,学生的个性要加强。

谈中国音乐走出去:

谭晶应邀出国是质的变化

广州日报:你在2009年上任中国音乐主席时称将致力于优秀作品的普及和把中国音乐推向世界,两年以来的成效怎么样?

赵季平:我本身是一个作曲家,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戒掉功利,静下心来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思考,这样的艺术家太少了,我发现好作品就要收集,鼓励创作,所以涓涓细流汇成大河任重道远,这也符合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打造精品力作”的精神。

广州日报:谭晶不久前也到了伦敦和外国的乐团进行合作演出,这是不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一个证明?

赵季平:这次我是她的音乐总监,外国乐团主动邀请了她,相比以前我们单方面要求走出去,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也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得来的局面,但还应该有更多的艺术家能做到,集团式地出去,在国际上赢得一席之地,因为他们获得尊重就是传播了中国音乐。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就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需要几代人的奋斗。其实国外对我们的音乐真的不了解。

广州日报:你自己仍然保持创作的习惯吗?

赵季平:我每天中午12点前都在创作,尽量减少应酬,一年要写两到三部大型作品,金钟奖的工作也是换换脑筋,回去还得继续。

徐沛东:有这个习惯,但也要检讨,现在事务性的工作太多了,自己下基层采风没法避开当地的接待,也陷入一种形式排场,这制约了我的创作。

[责任编辑:陶颂] 标签:金钟奖 赛事 赵季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