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好声音”需要的是“中国”的好声音

2012年09月25日 13:59
来源:凤凰网音乐 作者:尤静波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关于中国人唱英文歌曲的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一定要唱英文歌曲吗?》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对于近年来各大比赛及选秀活动,年轻人唱英文歌曲的事情我一直持有自己的看法。

今年夏天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非常火热,圈里圈外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好声音”。至于“好声音”的看法见仁见智,我的看法是这批“好声音”中不乏极具特色的好声音,中国需要这样的声音,尤其是彰显个性的声音,沉稳淡定的声音,中国歌坛尤其缺。在这些选手中,尤其是进入16强的选手,他们的歌唱能力相对都很强,但唱英文歌曲的不在少数,有些选手唱英文歌感觉也的确很好。但是打着“中国好声音”旗号的《中国好声音》难道是要从中国人唱的英文歌曲中选出“好声音”吗?如果“好声音”的结果是从演唱英文歌曲的选手中选出了“中国的好声音”,那么这个节目的定位肯定是出问题了。

“好声音”怎么评判?音质?音色?情感?技巧?这些都对。但若要进一步评判“好声音”,我觉得“声音内涵”是必不可少的评判标准。声音靠什么传递内涵?当然是内容;什么传递内容?语言。我想,能够拨动13亿中国人民心底那根“情弦”的,肯定不会是英文。举一个例子,吉克隽逸,一个很会唱歌的女孩,英文歌唱得很好,声音和形象都很适合走国际路线,但是如果她只是唱英文歌,即便她唱得再好,那也代表不了中国好声音,日后若想走得更远,能让她走出国门的肯定不会是英文歌曲,一定是她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以及属于华人的中文歌曲。

对于很多爱唱英文歌的歌手,我想提一个问题:一首歌曲,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为它激动或感叹的,是什么?一定是它的内容。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好旋律。如果有两首歌具有同样好听的旋律,一首中文歌,一首英文歌,你会选哪一首?我想大部分国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从传播学角度看,一首歌曲若要获得大众广泛接受,首先要具备传播基础,什么是传播基础?我认为看得懂、听得明白是前提。这么讲,不是低估中国人的英文水平,而是从大众心理来解构人的需求。所以说,一首歌曲的文化归属性非常重要。例如,鲍勃·迪伦和罗大佑的两场演唱会摆在眼前,你会听谁的?若抛开膜拜心理,从文化归属上,我肯定选择罗大佑。因为,我可以跟着罗大佑一起反思我们的文化,可以在明明白白的中文歌词中寻找那份感动;而鲍勃·迪伦的歌词再好,他所思考的问题和他所表达的文化诉求及个人感情,跟我们的生活太远,文化差异太大。

不顾大众心理的接受程度,而满屏轰炸英文歌曲的做法,是中国媒体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歌手与媒体相互簇拥,形成当下年轻人盲目崇尚英文歌,而缺乏本土文化责任感的一种“文化病态”。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国好声音》需要的是“中国”的好声音,这个声音,的确需要“质”与“情”的质量,但文化归属是前提,而唱母语则是前提之基础。(文/尤静波)

[责任编辑:陶颂] 标签:中国好声音 评论 尤静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