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需要的是“中国”的好声音
关于中国人唱英文歌曲的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一定要唱英文歌曲吗?》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对于近年来各大比赛及选秀活动,年轻人唱英文歌曲的事情我一直持有自己的看法。
今年夏天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非常火热,圈里圈外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好声音”。至于“好声音”的看法见仁见智,我的看法是这批“好声音”中不乏极具特色的好声音,中国需要这样的声音,尤其是彰显个性的声音,沉稳淡定的声音,中国歌坛尤其缺。在这些选手中,尤其是进入16强的选手,他们的歌唱能力相对都很强,但唱英文歌曲的不在少数,有些选手唱英文歌感觉也的确很好。但是打着“中国好声音”旗号的《中国好声音》难道是要从中国人唱的英文歌曲中选出“好声音”吗?如果“好声音”的结果是从演唱英文歌曲的选手中选出了“中国的好声音”,那么这个节目的定位肯定是出问题了。
“好声音”怎么评判?音质?音色?情感?技巧?这些都对。但若要进一步评判“好声音”,我觉得“声音内涵”是必不可少的评判标准。声音靠什么传递内涵?当然是内容;什么传递内容?语言。我想,能够拨动13亿中国人民心底那根“情弦”的,肯定不会是英文。举一个例子,吉克隽逸,一个很会唱歌的女孩,英文歌唱得很好,声音和形象都很适合走国际路线,但是如果她只是唱英文歌,即便她唱得再好,那也代表不了中国好声音,日后若想走得更远,能让她走出国门的肯定不会是英文歌曲,一定是她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以及属于华人的中文歌曲。
对于很多爱唱英文歌的歌手,我想提一个问题:一首歌曲,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为它激动或感叹的,是什么?一定是它的内容。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好旋律。如果有两首歌具有同样好听的旋律,一首中文歌,一首英文歌,你会选哪一首?我想大部分国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从传播学角度看,一首歌曲若要获得大众广泛接受,首先要具备传播基础,什么是传播基础?我认为看得懂、听得明白是前提。这么讲,不是低估中国人的英文水平,而是从大众心理来解构人的需求。所以说,一首歌曲的文化归属性非常重要。例如,鲍勃·迪伦和罗大佑的两场演唱会摆在眼前,你会听谁的?若抛开膜拜心理,从文化归属上,我肯定选择罗大佑。因为,我可以跟着罗大佑一起反思我们的文化,可以在明明白白的中文歌词中寻找那份感动;而鲍勃·迪伦的歌词再好,他所思考的问题和他所表达的文化诉求及个人感情,跟我们的生活太远,文化差异太大。
不顾大众心理的接受程度,而满屏轰炸英文歌曲的做法,是中国媒体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歌手与媒体相互簇拥,形成当下年轻人盲目崇尚英文歌,而缺乏本土文化责任感的一种“文化病态”。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国好声音》需要的是“中国”的好声音,这个声音,的确需要“质”与“情”的质量,但文化归属是前提,而唱母语则是前提之基础。(文/尤静波)
相关专题: 乐评人尤静波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3773
1美女主播美艳写真曝光 房间寂寞唱情歌 -
8976
2蔡卓妍客串AV女优 杜汶泽肉搏裸女享 -
3450
3Lady Gaga《ARTPOP》短 -
3128
4陈楚生《拥抱的温暖》MV首播 上演爱 -
2546
5张咪女儿节目火辣热舞秀裸背 与男舞伴 -
2040
6好声音蘑菇兄弟王嘉城儿子降生 感恩妻 -
1771
7布兰妮片场拍新曲MV 与年轻嫩模火辣 -
1615
8高凌风遗产分配不公 前妻示意不愿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