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在黑白键盘上跳芭蕾——巴赫女王安吉拉•休伊特钢琴独奏音乐会

2011年09月21日 15:10
来源:南方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10年世界音乐市场古典奖“年度器乐演奏家”

2011年10月7日,星海音乐厅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华丽音乐盛宴——巴赫女王安吉拉•休伊特钢琴独奏音乐会,势必让观众在国庆黄金周最后一天跨入复古之潮流巅峰,聆听“能决定巴赫钢琴演奏未来风格”的钢琴演奏,欣赏黑白键盘上的手指芭蕾舞。

巴赫钢琴女王 决定巴赫演奏未来风格

安吉拉•休伊特被认为是继“钢琴怪杰”古尔德和演奏巴赫“最崇高的女祭司”杜蕾克之后,诠释巴赫作品最杰出的当代钢琴家之一。身获多项巴赫大奖的安吉拉•休伊特崛起于一九八五年多伦多国际巴赫钢琴大赛,这份殊荣让她灌录了一张巴赫钢琴作品录音,成为该年度最畅销的巴赫专辑。她的钢琴技艺因此让人们在古尔德之后,再度相信加拿大是现代巴赫钢琴家们的产地。

音乐之父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键盘作品包罗万象,由于其挥之不去的神学意味和严谨的结构、复杂的线条,几百年来几乎对于每个钢琴家而言都是一座有待征服的高山。同一个音乐家演奏的贝多芬、拉威尔甚至李斯特的(主要)钢琴作品全集在浩瀚的唱片世界里面已经不罕见,但是巴赫的钢琴作品全集却仍然屈指可数。要在这样一个众目睽睽的巴赫键盘世界里创造出个性化而具有高度认可的风格可谓难之又难。但是安吉拉做到了,她耗费11年精心录制巴赫(主要)钢琴作品全集,以一个优雅女性和芭蕾舞者的特有角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吉拉的风格更加细腻、明亮,对音乐的处理独特、细致而富有律动。她的演奏听上去既是任性的又是克制的,既带点孩子气又成熟得可怕,既传递出一种工整对称的巴洛克美感,又是嬉戏的,无比快乐的,令人心醉神迷的。这一风格让安吉拉始终走在了巴赫音乐的前沿,引领着巴赫音乐的新风尚。

安吉拉•休伊特曾于2003年9月在威格莫尔音乐厅举行过一场独奏会,对于这场演出,保罗•戴弗对《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如是描述:“那是一次美妙的音乐体验。这位来自加拿大的钢琴家那天的演奏十分迷人,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更确切的说,在她的音乐中,我感觉自己飘起来了。我认为她是一位非常全面的演奏者,她的手指使每一个音符都那么生动而有新意,她的乐思如此精致而细腻。不仅如此,她所传达的那种精神庄重又不失魅力…”

键盘上的芭蕾舞 优雅不凡一气呵成

安吉拉.休伊特从三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在多伦多皇家音乐会堂首次登台演奏。同时她也学习小提琴、直笛、声乐以及古典芭蕾,但是对钢琴的狂热兴趣使她最终选择了这项乐器。也许正是因为古典芭蕾带来的“童子功”效应,安吉拉进行演奏时,因其协调的身体动作,适当的肢体语言,常被赞誉为美感、灵感和优雅的化身。

伯纳德•霍兰在2007年2月的《纽约时报》上如是评价安吉拉•休伊特:“安吉拉•休伊特的演出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与“交流”一词分不开。很多钢琴表演者的演奏像是机械地转化,由他们心中的那个钢琴家决定演奏什么,然后发送指令,通过演奏者的身体和手指将指令传送到键盘上,然后再进入听众的耳朵。过程决定结果。只有少数优秀的钢琴家可以使作品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相融合,同时通过指尖表达出来,安吉拉•休伊特就是一位这样的优秀钢琴家。要实现这一跨越,需要一种超常的精神力量。优秀的音乐家犹如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有强壮的肌肉,更要有持续的强大意志力。使每个音乐瞬间都充满激情的全情投入,可能很多演奏者在十分钟之内就会筋疲力尽,然而安吉拉•休伊特做却做到了。”

史无前例

耗时11年录制的巴赫主要钢琴作品全集

2007-08年全套“巴赫平均律”世界巡演

安吉拉•休伊特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她在短短几年中便跻身于世界顶级钢琴家行列。1978年,她夺得意大利维奥蒂钢琴比赛冠军。她不仅是莱比锡及华盛顿巴赫国际比赛大奖得主,而且还在茨维考舒曼钢琴比赛,克里夫兰卡萨德斯,以及米兰蒂努契阿尼比赛中荣获冠军。1985年她又在多伦多巴赫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她为Hyperion唱片公司录制的一系列唱片好评如潮并获奖连连。2005年,她完成了耗时11年录制的巴赫主要钢琴作品全集,该唱片被称为“当代光辉唱片范例”(《星期日泰晤士报》),并为她带来了不少荣誉。她被誉为“当代卓越的巴赫作品钢琴家”(《卫报》),及“能决定巴赫钢琴演奏未来风格的钢琴家”(《立体声爱好者》)。2007至2008年,安吉拉史无前例在世界范围举行了全套“巴赫平均律”世界巡演。她与澳大利亚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J.S.巴赫键盘乐协奏曲在发行几周后便登上美国公告牌排行榜,并被《留声机》杂志封为月度最佳唱片。

本次安吉拉的广州音乐会除了巴赫的法国组曲以外,也会演绎拉威尔的几个著名作品,拉威尔本身虽然并非炫技钢琴家,却为乐坛留下最能够掌握到钢琴本质,甚至技巧最艰难的钢琴音乐。

部分曲目简介:

巴赫 法国组曲第四、第五、第六号

德国音乐大师J.S.巴赫(1685一1750)共为键盘乐器写了二十多首组曲,其中包括六首《法国组曲》、六首《英国组曲》和六首《帕蒂塔》。《法国组曲》大约作于1722年,正值巴赫与第二位妻子安娜新婚不久,标题并非巴赫所起,可能是后人因其轻妙、典雅,近似法国风格的气氛而予以命名。其中第四号意境最美,第五号最脍炙人口,第六号最为欢快。

拉威尔 库普兰之墓

这套组曲先为钢琴而作,创作始于1914年,直到一战战后1917年才完成,曲中赠献者均为一次大战中阵亡的将士。1919年拉威尔改编为管弦乐。这套组曲以库普兰时代的法国古典形式为标准,表达对古典传统的敬意。

音乐会详情:

国庆音乐会:

诠释巴赫作品权威钢琴大师

世界著名钢琴家安吉拉•休伊特钢琴独奏音乐会2011

Angela Hewitt Plays Bach and Ravel-GZ Piano Recital Concert

走进华丽的音乐宫殿

直逼赤裸的音乐本源

精致•灵动•纯粹

安吉拉•休伊特演奏巴赫作品

演出地点: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演出时间:2011年10月7日周六晚八时

票价:VIP880/680/480/380/280/180/80 元(学生及长者票限量七折)

标签:巴赫 安吉 钢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