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尼·休斯顿:穿透灵魂的“美国之音”
她是国际流行乐坛天后,她的突然去世在乐坛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法治周末记者 尹 丽
2月12日,美国洛杉机,第54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歌手詹妮弗·哈德森演唱了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的代表作《我将永远爱你》(IWillAlwaysLoveYou),她一度哽咽。
在成就惠特尼盛名的格莱美颁奖礼上,今年本该再次出现她的身影。但是,就在典礼开始前的一天,49岁的她突然离世。
2月11日下午3点55分,位于比弗利山庄的希尔顿酒店的某个房间,是天籁的消失之所。截至法治周末记者发稿时的最新消息,洛杉矶警方通知休斯顿的家人,休斯顿不是死于溺水,从初步检查来看是死于用酒服用抗抑郁药阿普唑仑片混合其他处方药。生前,她有过不幸的婚姻,还曾染上毒瘾,后期的演唱会有时失去音准。
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位女歌手的纪念:玛利亚·凯莉、布兰妮·斯皮尔斯等众多大腕粉丝纷纷表达悲痛之情;刚举行的格莱美颁奖礼为她设立了悼念环节;各大媒体竞相回顾她的传奇人生;甚至连她20年前的经典专辑,还一度回归了某些唱片行最醒目的位置。
歌声中“穿透灵魂”的能量
“纪念惠特尼像是一场狂潮,虽然其中不乏"凑热闹"者。”电台DJ、华语传媒音乐大奖评审陈灵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而熟悉并喜爱惠特尼的人们,大都在听闻她离世的消息后,想起了当年聆听《Iwillalwaysloveyou》、《whenyoubelieve》等歌曲的时刻。“纪念她的中国歌迷,大都是"70后"、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人的。”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许多人初识惠特尼。一些美国流行音乐还作为英语的辅助学习材料被广泛地引入校园,惠特尼的几首代表作榜上有名。
彼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在诸多禁忌解除之后,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十分强烈。惠特尼的歌曲正好吻合当时的社会心态。
陈灵伟解释:“其实,惠特尼的歌曲有很多种风格,但多数国人只对她的抒情歌曲印象深刻。实际上,在美国,她的很多快歌同样备受称赞。”
而由于“歌词大都很简单”,惠特尼演唱的歌曲无论在哪里,都容易引发共鸣。而作为黑人歌手,惠特尼拥有音域宽广、肺活量大的先天优势。
《纽约时报》评价惠特尼:“她的嗓音与生俱来充满爆发力,同时她能够甜美地歌唱,演绎低回婉转的曲调。”
除此之外,惠特尼自己的演唱技巧也是一绝。她的“一字多转音”唱法,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在国内外众多选秀舞台上,那些对自己嗓音有足够自信的参赛者,几乎都会用惠特尼的歌曲,“炫技”式地证明自己。
但技巧并不是惠特尼的杀手锏。在保证技巧足够华丽的同时,还能兼顾情感的投入,这一点令其他歌手折服。不少人说,惠特尼的歌声中有“穿透灵魂”的能量。
对这样的歌手而言,打造出欧美音乐的排行榜上的冠军歌曲,似乎并不难。
好嗓音、好作品、好时机
上世纪80年代,惠特尼是唯一一位有两张专辑在BILLBOARD榜上蝉联10周以上的冠军专辑,力压麦当娜。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惠特尼的第一张专辑是史上处女作品销量最高的,达到了2500万张。此外,她的作品一共获得过415个奖项,是获奖最多的女艺人。
回顾惠特尼从一鸣惊人到持续走红,人们自然难以忽略她的成长环境: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惠特尼,其母亲和表姐都是福音歌手,母亲还曾为“猫王”的歌曲和声。至于她的教母,则是名声在外的“灵歌之后”艾瑞莎·富兰克林。
惠特尼的声音,像是取众“亲”所长,然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然而,光靠天赐的好声音,还不足以满足当时已经变得挑剔的欧美听众。在这方面,惠特尼在音乐圈极有影响力的家庭应该也起了作用。
一开始,惠特尼就成为了少数能够在MTV获得大量的播出机会的黑人艺人之一。而那时,还是以男性在舞台上唱主角的摇滚年代。强大的制作班底为她找来了不少容易赢得白人市场的抒情歌曲。媒体也将她称为黑人版的芭芭拉史翠珊,还封她为“美国之声(thevoice)”。
陈灵伟认为,黑色的皮肤,并未能成为惠特尼成功路上的阻碍。“从"猫王"时代开始,美国已经在流行音乐中加入一些原始、粗陋的元素,渐渐地,白人听众接受了黑人歌手。”
惠特尼崭露头角之时,欧美流行音乐市场已经不仅在包装、运作上非常成熟,而且具有了相当的包容性。
“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美国涌现出了不少耀眼的黑人歌手。”陈灵伟说,但是,惠特尼更胜一筹的是,坐拥“好嗓音、好作品、好时机”。
乐评人黄小美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的流行乐坛新人辈出,竞争更加激烈,再缔造一个惠特尼高度的歌手,虽然并非不可能,却增加了不少难度。
“时代的影响、富有开创性的精神内涵,是铸造经典的必备条件。”她举例说,“现在LadyGaga虽然也很火,却只注重外在,与惠特尼相差悬殊。”
但惠特尼也同样面临被超越的可能。在格莱美颁奖礼上,阿黛尔作为歌坛新星,光芒四射。
黄小美感慨,如果不是因为去世的新闻,惠特尼的歌曲将不知道要被电台尘封多久。而有朝一日,惠特尼的歌曲,被新的流行歌曲彻底盖过风头,今天在互联网上冲浪的年轻人,绝不可能像30多年前收音机前的年轻人一样怀念惠特尼。他们甚至将不知道惠特尼是何许人。
《纽约客》的一篇评论似乎已透露了这样的苗头:“当你听到惠特尼去世的消息,会感到两种情绪在悲痛中交加你并不真的了解惠特尼多少,同时,又无法装作自己与她毫无关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3773
1美女主播美艳写真曝光 房间寂寞唱情歌 -
8976
2蔡卓妍客串AV女优 杜汶泽肉搏裸女享 -
3450
3Lady Gaga《ARTPOP》短 -
3128
4陈楚生《拥抱的温暖》MV首播 上演爱 -
2546
5张咪女儿节目火辣热舞秀裸背 与男舞伴 -
2040
6好声音蘑菇兄弟王嘉城儿子降生 感恩妻 -
1771
7布兰妮片场拍新曲MV 与年轻嫩模火辣 -
1615
8高凌风遗产分配不公 前妻示意不愿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