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卡式磁带50岁了:你还记得听A面和B面的时光吗

2013年09月28日 08:23
来源:金鹰网

卡式磁带曾是一种时髦物品。

卡式磁带曾是一种时髦物品。

“随身听”是Walkman播放器的中国小名。

“随身听”是Walkman播放器的中国小名。

怀旧,是时间送给每个人的礼物,而能够引发人们浓烈怀旧感的东西,也必然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时代产物。1963年,第一盘磁带诞生于Philips公司并于全球发行,日前,伴随一代又一代人至今的卡式磁带迎来了自己50岁的生日。卡带给大家的美好回忆掀起一大波怀旧热潮,小伙伴们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收藏的各种卡带和与之相关的故事。

一盘卡带不变的A面B面,承载的东西却不止一种。说到卡带,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音乐磁带,的确,从笨重的录音机到灵巧的便携式随身听,音乐卡带带给人们的记忆却从来不曾改变。

美好:流行音乐伴随走过的少年时光

27岁的宋小姐说:“我上中学的时候,刚好迎来歌星磁带风行的时期,王力宏、范晓萱、朴树几个一直到现在还喜欢的歌手都是那时候通过磁带真正接触到的。记得那会儿一盘磁带10块钱,我一个星期早点钱才15,面对这样的‘天价’怎么办?只好从早点费里抠啊!后来这几个歌手居然齐齐跳槽去了索尼唱片,磁带也涨价到每盘20元左右,导致我的精神食粮成本大增,口粮严重失衡了好一阵子,真心伤不起啊!”

对于磁带的记忆,喜欢古典音乐的路小姐说:“上高中时朋友送我了几盘中国古典乐磁带,为了听到更多类型的音乐,小伙伴们常常进行交换,中国的、西方的、民乐、交响乐什么都有。上了大学在校广播站当广播员,那时候已经开始用CD机播音乐了,但一定会备一台双卡的录音机,放上一盘空带,边做节目边录下来,现在我家里还保留着每一期节目的录制带。”

对于上世纪80年代末尾出生的小伙伴来说,刚上中学,有一部漂亮的随身听放一盘好听的流行乐磁带,是一件很酷的事。网友Philyra表示:“学校旁边不远有一家小书店,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寻觅新的好听的磁带,欧美歌手像玛丽亚·凯莉、克里斯汀娜也都是那时因卡带结缘。那时候听卡带成痴,下课听,上学、放学路上听,甚至上课也偷偷听,同学们练就各种‘偷听’技能,把耳机线从T恤里由领口穿出来,只留出短短一小截隐藏在头发中,老师很难发现,哈哈!直到MP3出现,卡带开始渐渐淡出大家视线。但卡带于我而言,是音乐启蒙老师,现在,它们连同那几年美好的中学时光都静静躺在我的抽屉里。一直有个想法,用这些卡带做成某种家居或墙面装饰,构思成熟一定会实践。”

悲伤:英语听力带来的“折磨”

50年的卡带记忆,当然也不只承载了音乐和青春偶像,还有被众多网友称为“最悲伤故事”的英语听力。从中学开设英语课程开始,英语听力就伴随着大家度过中学、高中直到大学。“每天早读,凡是安排给英语,老师必会提着一台黑色录音机缓缓步入教室,咔哒一声放进磁带,之后就是那句熟悉的‘英语听力现在开始,Lesson one……’现在仍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啊!”网友“夏末未央”说:“不光是英语课本有听力,各种教辅材料也附赠听力磁带成风啊,不少题目必须边听边做,简直听到想吐。久而久之琢磨出点子,干脆大胆把一些内容抹掉,录成歌曲或小笑话、故事等好玩的东西,有次‘作案’不小心被老爸发现,被暴揍一顿。”

还有时,我们不得不承受,因为绞带等原因带来的意外毁损。一位姓张的先生回忆道,曾经他收集了全套的赵传正版专辑,但一次听的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绞带,从此他的整套收藏变成了残品,着实让张先生伤心了好一阵子。

如今,磁带逐渐以一种收藏品姿态,活跃在市场之上,成为我们追忆青春的对象。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徐扬采写

听歌进阶史

音乐一直在,但是听音乐的途径却一直在变。至今已经50岁的卡式磁带算是第一种正式将流行歌曲吹进千家万户的承载物。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流行乐磁带开始在中国盛行。80后一代最早从中学时期起,告别了笨重的录音机,怀揣随身听、戴着耳机听各式音乐卡带,第一次有一种随性惬意的潮流感。随着电脑普及,歌曲也进入数码时代,MP3顺势诞生,花点儿流量,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轻松下载到任何喜欢的歌。于是,磁带逐渐淡出听歌的历史舞台。

而与此同时,CD还是以一种“我是经典”的姿态在数码化的世界里顽强抗衡。然而随着数码科技飞速发展的脚步,MP3都被人们抛在了脑后,如今,高性能的双核四核手机遍地都是,只要有流量,打开手机点开自己安装的任何一款音乐软件,音乐信手拈来,在线听或者下载都是很随意的事情。你还会选择抱着一台体积不小的CD机,或者再费事地拿一部MP3吗?

当然,这种进化与科技同步,与怀旧无关。

[责任编辑:刘鑫] 标签:磁带 时光 记得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